中牟新区青年路街道西街村村委的刘琳,是附近十里八村出了名的“红娘姐”。这些年,经她撮合的“比翼鸟”,每年都有几对。当然,没谁在意这些,人们只知她起初说媒,跟一个“秘密”有关。如今,她金牌红娘的口碑越叫越响,不光一些急于脱单的,就连很多自己谈成的,也都乐意找他充当一下“明媒正娶”里的那个“媒”。这不,前几天,东边李家大哥就找上门来了。

“李哥,好事马上到家了,我咋看你没个高兴劲儿。”看着李哥满腹心事欲言又止,刘琳打破僵局发问。

犹豫半晌儿,李哥打开了话匣子。原来李哥有两个双胞胎儿子,马上临近结婚了,二儿子对象的家人却以同一天结婚不吉利为由要推迟结婚日期。“咱村委宣传喜事新办,我也赞成,眼下火烧眉毛了半路出了篓子,村委无论如何要出面帮我做通工作。”李哥话语中透着急切。

“有这么顽固不通情理的,走,去会会。”刘琳带着李哥就赶路,快到目的地时,刘琳一通电话,对方的村支书早在村口迎候。

果然不出所料,双方陷入了拉锯战。突然间刘琳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向现场的村支书使了一个眼色,煞有介事地说道:“我倒听说县北有个仙儿,算卦很‘神’,不如找他讨个破法儿。”村支书心领神会附和道:“你说的是他呀,方圆百里没有人不知道的,去找找他问问,这不就两全其美了。”两人一唱一和,女方家人点头称是。

接下来的工作就好做了,刘琳叫来李哥的双胞胎儿子进入村委“红娘说彩礼”工作室,一番劝导,两个年轻人表示一定遵规守矩,自觉接受村委监督。

西街村“红娘说彩礼”工作室今年初正式成立。它以1个工作室为核心,组建红娘调解队、乡贤评议队、青年宣传队3支队伍,吸纳N名热心村民担任移风易俗监督员,建立起“1+3+N”的工作体系。同时,实行“五必访”制度,对适婚青年家庭做到“说媒必访、订婚必访、纠纷必访、婚前必访、婚后必访”。

“我们的工作室引导每家每户红事办理遵规守矩,现在呈现了‘两多两少’新气象。村里要高额彩礼的少了,夫妻和睦的多了;互相攀比的少了,夫妻共同创业的多了,大家生活得很幸福。我和大伙的工作没有‘秘密’,出发点就是一切为群众着想。”刘琳认真地说道。

适龄青年小鹏通过工作室“鹊桥会”结识对象,双方家长签订《文明婚嫁承诺书》,现在正在筹备婚礼。“村里举办的‘婚嫁新风’座谈会、交友会及‘新婚课堂’,我只要有时间都会参加,村广播、微信群天天发的移风易俗宣传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家,现在村里谁家办事都会提前报备,烟酒、餐标都按村规民约定好的标准办,大家比以前负担轻多了!”小鹏说道。

不仅如此,工作室创新推出“彩礼贷”替代方案,对遵守村规民约的新婚夫妇,村委积极与农商行协商,为新婚家庭提供10万元以下低息“幸福创业贷”。并建立“红娘积分制”,对成功促成低彩礼婚姻的红娘给予道德积分奖励,可通过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等实物。

从抵制天价彩礼到培育文明家风,从牵线搭桥到赋能创业,西街村的移风易俗改革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荡起基层治理的层层涟漪。以此为支点,中牟新区开创了婚俗改革领域服务效能提升的新范式,推动服务向末梢倾斜、向家庭扎根,为乡村治理赋能蓄力。从“面子”到“里子”,从“治理”到“自觉”,当文明新风浸润每一寸乡土,一幅乡村振兴精神图谱将徐徐展现在中牟新区的广袤大地上。

记者 张朝晖 通讯员 徐少杰


编辑:陶莎
统筹:陈静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