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网友发图文称,乘坐高铁二等座时,因邻座乘客体型较宽,体重约400斤,导致自己难以正常就座。该网友质疑铁路部门售票时未考虑乘客体型差异。
据报道,这一话题引发众多网友共鸣,有人分享类似经历,比如曾因邻座占用空间而被迫抬起扶手;在三人座中间位时,被两侧体型宽大的乘客挤占。也有部分网友建议受影响乘客及时联系乘务员协调换座,认为“体型较大的乘客也有权乘坐公共交通”,换座是更务实的解决方式。
12306客服回应记者,若在列车上遇邻座因体型宽大致空间拥挤,可第一时间向列车工作人员反映,协商调换座位。同时也坦言目前购票系统按身份证号分配座位,无法提前获知乘客体型,暂无针对性改进办法。
乘客买了票,却因为邻座乘客太胖,导致自己坐得难受,这种不满是可以理解的。相信很多人都有共同的体验,这或许也是一个抱怨引发不少共鸣的原因。
不过,解决这个问题目前似乎没有什么直截了当的办法。一些网友说“长得胖就买两张票”,却忘了一张身份证只能买一张;至于要求他们买一等座、商务座,这未免有点强人所难;还有人提出更彻底的方案,希望座位整体加宽,但这又不可避免导致列车平均承载人数下降、运力进一步紧张。
就如12306的回应,彻底解决的办法,短期大概就是“暂无”。那么就事论事,比如联系乘务员协调,选择一种有弹性的个案处理模式(未必能次次如意),可能是眼下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而且,这则新闻里有一种无法掩盖的异样感:对肥胖者的一种“歧视”。相比一些网友集中火力对体型进行审视和排斥,其实也可以稍微体谅地想一想,胖或许是当事人也无法改变的,这可能源自习惯,也可能源自基因,甚至可能是疾病,这是一种人的生理状态,而不是主观的“不文明行为”。
不知从何时起,高铁似乎成了一个文明的实验场,所有人都在投射自己对于文明的想象。在过往的讨论中,泡方便面,味道是很难忍的;孩子哭闹,希望他们能够闭嘴;现在,讨论的焦点轮到体型宽大的乘客了。对高铁的期待,有时也像一场“洁癖”,一些人希望各方面都完满地贴合要求,消弭一切“特殊”。
但高铁终究是一个公共空间,乘坐其间的不是一个个预先写好的程序,而是千差万别的人。吃泡面,可能这就是他能承受得起的消费;孩子哭闹,可能是孩子的生理特征;而长得胖,也可能连本人自己都苦恼不已……这是我们所处的世界,在这里的是高矮胖瘦不一、各有生活苦辣的人,实在很难那么整齐划一。
当然,对于不文明行为,还是应当批评。只不过在这些讨论中,还需更清晰地区分主观和客观、行为和状态、任性和无奈,文明一定是走向精细的宽容,而非粗糙的对立。
不过,也如上面提到的短期没办法,但长期能否在硬件和服务提升的基础上,逐步给状况不同的乘客提供更大的余裕,也值得思考。比如允许一些体型特殊的乘客申报自身状况,在座位安排上给予一定的优先;或者在车厢中备有一定的灵活座位,用于特殊时候平衡冲突,这些也都不妨纳入议事日程。
说到底,文明的核心元素应该是“尊重人”:尊重人的差异,尊重人的诉求。那么乘客之间的体谅,公共服务的关照,才是更应该努力的方向。
(原题为《乘客吐槽高铁邻座400斤男子致拥挤,呼吁改变也要相互体谅》 作者 清波 来源 红星新闻)
编辑:任思凝
二审:王亚平
三审:王长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