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抗战记忆

民族英雄张之朴

19世纪初,嵩山脚下涌现出了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就有与国民党顽固派、日本帝国主义不屈不挠、奋斗终生的革命将军张之朴——硝烟弥漫的战斗岁月里,他骁勇善战,出生入死,最终血洒嵩山,用自己的生命在嵩山人民革命历史长河中铸就不朽丰碑!

组织武装助力推翻军阀政府

张之朴是偃师人,1895年出生于贫苦农家。他自幼拜中西兼通、学识渊博的邻居武介人为师,在农闲和夜间学习,受益良多,大开眼界。

1914年,张之朴踌躇满志,和同学约定同赴陕西参加革命起义军。1917年,他加入孙中山支持的、革命党人创立的靖国军。

1920年,张之朴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认识到“没有武力,就没有革命”,韶华之年的他毅然返回河南,以7支步枪、1支手枪起家,很快就在豫西组织了由农民、青年1万多人参加的地方武装。他率领革命军打击土豪劣绅,摧毁地方反动政权,消灭了北洋军阀徐树铮和宋邦汉、张鼎勋的反动军队,为推翻段祺瑞的军阀政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赞誉为“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锋”。

在河南建立革命策源地

1924年,年仅29岁的张之朴先后担任豫南警备司令、河南省警备司令。他联合时任国民联军副总司令兼河南省主席的好友胡景翼,在河南建立革命策源地,邀请李大钊到河南商谈促进革命形势更快发展等重大事项,同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同时,以河南省警备司令的名义向全国发布“坚决反帝反军阀斗争,为中华民族生存而战”的通电。在洛阳赶跑了军阀吴佩孚军队;在巩县、偃师消灭了军阀刘镇华的镇嵩军,策应冯玉祥率部不费一枪一弹直抵郑州,把河南的民主运动推向高潮,中国共产党赞誉张之朴是“河南革命军事力量的杰出领导人”。

1925年,张之朴由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汪泽楷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国共产党豫西军委书记、河南省军委书记,领导党的军事运动,并指挥地下党员袁毅在登封开展农民运动。

建功北伐被誉为“北方的叶挺”

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时期,张之朴受命任国民革命军宛洛特别行动军总指挥。在国民革命军攻打武昌受阻、北伐处于成败的关键时刻,张之朴策动南阳的建国豫军总司令樊钟秀星夜奔赴武胜关,断了吴佩孚的后路;又策动豫南五县驻军任应岐部在漯河击败吴佩孚的大将田维勤,致使吴佩孚腹背受敌。张之朴还率军在沁阳、郑州一带攻打张学良部,使其北撤;江南的孙传芳见势不妙,不敢轻举妄动。由此,奠定了北伐战争胜利的局面。中共豫西执委向中共中央的报告称张之朴为“北方的叶挺”。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先后发动“四·一二”大屠杀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张之朴夫妇回到密县及嵩山一带,使得周边的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奋勇抗日的民族英雄

1944年,日寇发动河南战役,豫西沦陷。张之朴在嵩山地区组建嵩山人民抗日义勇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挺进嵩山,张之朴派夫人谷效颜和支队联系,支队首长任命张之朴为八路军嵩山人民抗日义勇军司令员;河南军区挺进嵩山,司令员王树声任命张之朴为河南人民抗日义勇军司令员。

张之朴全家8口人投入革命,配合八路军在巩县、偃师、荥阳、密县、登封等地奋勇抗击日军,和皮定均、徐子荣支队,刘昌毅、张力雄支队联合作战。1945年5月,部队10天打了7个日伪据点,使日伪军一听说“八路军”就像惊弓之鸟。6月,他受命回师白栗坪,攻下大峪店,围攻梁家砦,活捉梁小舟。攻战伏牛山、白云山、石人山,抢渡伊河、汝河、颍河、重创日军,使敌魂飞胆丧。张之朴在河南广大地区展开抗日战争,为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共河南省委赞誉他是“河南抗日武装杰出的领导人和伟大的民族英雄”。

1945年10月,八路军受命南下,张之朴在嵩箕抗日根据地坚持斗争。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反扑,在与敌人作战中,因寡不敌众,张之朴一家8口人被俘。就义前,他向儿子张志杰讲述一生所经历的大事,并叮嘱保护好藏在儿子军衣内层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和自传手稿。同月,他英勇就义,是年50岁。张之朴夫人谷效颜及4个儿女也被押入牢房。

张之朴被杀的消息传出,刘伯承、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对张之朴卓越的历史功勋和英勇牺牲的献身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随后,在中国共产党和各界人士的努力下,谷效颜及4个儿女被营救出狱。

英魂闪耀,浩气长存,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英雄的革命将军张之朴。

记者 李晓光



编辑:胡昆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