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黄店镇,田畴沃野孕育生机,合作社里新意涌动。8月13日上午,郑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何玲玲带队赴经开区黄店镇慧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专题调研,实地走访青青瓜园、田禾源农业、龙大花生等合作社,深入了解农村合作社生产运营、闲置校舍改造及助农直播项目进展,探索开展基层党建联学联建协同机制。

田间地头谋合作 实践基地探路径

“这是我们刚改建的花生智能分拣流水线,采用机器视觉与深度学习技术,实现花生粒径、霉变、破损的毫秒级识别,分拣精度达99.2%。每小时处理量超5吨,较人工效率提升20倍。” 在龙大花生合作社,负责人捧出饱满的花生向调研团队介绍。当天,调研团队还详细查看了绿色果蔬种植流程、农产品加工工艺。

在黄店镇第一初级中学,闲置校舍的改造方案已初现雏形。“这里计划打造成集劳动教育、非遗传承、产品加工于一体的综合实践中心,既能盘活闲置资源,又能为学生和村民提供新平台。”黄店镇乡村振兴办主任王坤瑞在粉条加工车间介绍。在助农直播现场体验教室,调研组成员对着直播镜头模拟推介红薯粉条、西瓜酱、自制花生油等特色产品,实地体验助农直播课程。

政策为基强保障 三方协同筑框架

此次调研座谈是黄店镇以合作互动形式推进乡村振兴的积极尝试,通过创新构建党建联学联建机制将高校人才、技术、平台优势与乡村资源、生态、文化禀赋的精准对接。在座谈交流环节,双方围绕基层党建联动机制建设展开交流,通过主题党日共学、实践项目共推、人才资源共享,确保合作方向不偏、力度不减。郑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第三党支部书记赵红领表示:“可以依托继续教育学院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结合当地劳动教育课程进行数字化、趣味化改造,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传统课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黄店镇合作社的5名代表也全程参与调研,他们最直观的感受是:“高校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打开市场、传承文化的新思路。”

党建引领聚合力 振兴路上谱新篇

此次调研双方将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主线,依托黄店慧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统筹整合智力资源与校友资源,聚焦康养、非遗技艺培训等领域,共同商讨探索助农兴农新路径,构建“以点带面”的乡村振兴服务新格局。

黄店镇政府积极响应。“镇里将在政策扶持、资源协调、项目落地等方面提供全流程支持,把校地合作纳入镇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分管经济的副镇长李志强明确表态,作为基层政府,将全力推动“高校技术 + 政府服务 + 企业运营”的融合,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乡村发展实效。

从田间地头到校园课堂,从传统技艺到数字经济,黄店镇与郑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干部培训中心的合作探索,既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举措,也是服务地方发展的生动实践。

据悉,《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已由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25年7月31日审议通过,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条例中明确规定“支持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和科研院所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技术合作”。在政策引导和扶持下,未来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在数字技术、技能培训、市场开拓等方面合作,共同推动黄店镇乡村振兴事业蓬勃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记者 谢鹏飞 文/图


统筹:赵青
编辑:李佳露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