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些外卖店的“烟火气”,竟然是靠修图注水撑起来的。
据封面新闻,最近,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发文投诉点到“新型幽灵店”的外卖。一些精致显眼的AI门头图,营造出餐馆排队的热闹氛围,然而现实中打着“堂食”标签的人气店,实则是与图片大相径庭的小作坊,让不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产生担忧。
精美的门头、醒目的招牌、精良的装修……经过AI设计,外卖小作坊秒变大门店,令人真假难辨。在电商平台可以看到,“幽灵外卖”背后形成了一整条黑灰产业链,还包过外卖平台,承诺“无营业执照、无餐饮许可也能开店”“改到过审为止”。
电商平台上的P门头广告
如此“照骗”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当AI假图成为外卖店现实环境的“幌子”,一方面,可能误导消费者的消费判断和下单选择;另一方面,也为食品安全埋下隐患。
此类行为本质上是不诚信,涉嫌虚假宣传。靠假广告撑门面、拉流量、骗食客,既是短视行为,也涉嫌违规违法。这样做生意,实在吃相难看。如若放任,或将劣币驱逐良币,既砸了合法经营者的口碑,又动摇了消费者对行业的信任。
需提醒外卖平台,对于商家是否具备资质、卫生是否过关、是否存在虚假宣传,要承担好主要的监督责任,审核过程中理应严格把关,尽可能排除不确定因素。同时,在AI技术渗透到各行各业的今天,也应积极使用新的技术支持,用魔法打败魔法,清除平台中隐藏的非法商户。
据报道,饿了么、美团和京东三大平台均已成立专项小组或治理团队,对该类问题进行治理和整改。这是一个积极信号,食品安全管理责任正进一步落实落细。
此外,相关部门也应强化监管、严格执法。可通过与外卖平台联手管理、联动外卖骑手“随手拍”等方式,多管齐下严查“幽灵外卖”,严打违规使用AI技术牟利行径,遏制外卖店形象造假之风。
食物需要货真价实,宣传同样不能掺假。望外卖商家明白,吃这碗饭不能靠弄虚作假,让食品安全看得见摸得着,才是最大的负责、最好的生意。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编辑:任思凝
二审:王亚平
三审:王长善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