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营造良好的乡村普通话语言环境,提高乡村孩子的普通话综合应用能力,近日,洛阳师范学院“益”起推普爱心实践团队前往嵩县田湖镇程村道兴小学开展为期10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以大地做课堂,走进乡村、走进学校,结合当地需求和专业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实践活动。
推普支教在行动
“老师,俺想去。”一群孩子围着支教老师,用夹杂着乡音的普通话兴奋地询问。这是洛阳师范学院“益”起推普团队走进道兴小学时遇到的暖心一幕。在为期10天的支教活动中,队员们发现,虽然孩子们基本掌握普通话,但普遍存在“不敢说、不会说”的问题。为此,支教团队精心设计了自我介绍、主持人大赛、话剧表演等一系列特色活动,旨在帮助学生们积极展示自我,提高普通话表达的流畅度和自信心。
推普支教新实践
“在动物城,每个梦想都伟大!”稚嫩而标准的普通话从舞台中央传来,小班的改编版《疯狂动物城》获得了此次话剧大赛的一等奖。小演员们戴着亲手制作的动物头饰,用清晰有力的台词演绎着兔子朱迪追逐警察梦想的故事,眼神里跳动着对未来的憧憬。团队成员全程指导学生们台词发音、设计互动环节,将“勇敢追梦”等普世价值观融入剧情。当狐狸尼克说出“普通话让我们成为更好的搭档”时,现场响起热烈掌声。这场充满创意的语言实践课,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学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种子。
童声推普新课堂
“我的泥塑小兔会讲普通话!”8岁的小男孩张稼岳高举作品,用稚嫩的声音向全班介绍。7月3日,道兴小学的活动教室里,支教团队正通过手工创作活动,为孩子们搭建普通话实践平台。展示环节成为教学亮点。团队成员们全程陪伴,适时用标准普通话引导孩子。语言是打开世界的钥匙,这场别开生面的推普课堂,让孩子的普通话越说越响亮。
普通话作为全体中华儿女的通用语言,不仅是心灵的纽带,更是文明传播的载体,对于凝聚民族精神、推动文化交融和时代发展有着深远价值。“益”起推普爱心实践队将始终秉持初心,以专业与热忱浇灌推普事业。未来,团队也将带着这份温暖的使命,继续走进乡村课堂,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帮助孩子们说好普通话、爱上普通话。
(作者 刘湘宁 韩芝瑶 文 刘畅 韩芝瑶 王贤瑾译 图)
统筹:梁冰
编辑:蔡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