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老年人体育健身辅导员、加大公共体育场馆适老化改造力度、适时谋划建设省老年体育大学……近日,我省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不断满足老年人对身心健康的需求,努力打造高品质“银发健身圈”。
《意见》提出,到2035年,实现每个行政村(社区)有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站点,有不少于2名为老年人服务的健身辅导员;有条件的城市有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每个乡镇(街道)有老年人体育健身场地设施,每个行政村(社区)有适老化健身器材;全省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80%。
适时谋划建设省老年体育大学
坚持群众性、非营利性定位,充分发挥联系、服务老年人的桥梁纽带、得力助手作用,让老年人体育发展拥有立体化的组织网络。
《意见》提出,支持各级老年人体育协会加强自身建设,鼓励基层发展多种类型的老年人体育组织,推进老年人体育组织向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延伸,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动、扎根基层”的立体化组织网络。完善各级老年人体育协会章程,原则上每5年组织一次换届。
鼓励行政村(社区)“两委”明确1名人员具体负责老年人体育活动的组织落实。鼓励大中型企业成立行业老年人体育组织。创新完善老年人体育组织与体育志愿者、慈善资源联动机制。
建立完善老年人体育推广普及机制,制定推广老年人科学健身方法、规范和指南,宣传“运动是良医”的健康理念,培育一批服务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热心人、带头人、志愿者队伍。
《意见》明确,完善老年人体育健身辅导员、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管理制度,每年培训各级辅导员、教练员、裁判员2万名以上,打造业务精通、数量充足、分布合理的骨干队伍。适时谋划建设省老年体育大学。
加强适老化运动场所和设施的规划建设
加强场地建设,增强公共服务水平,要让老年人在运动中有安全保障。
《意见》提出,科学规划建设具有适老化功能的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等项目。按照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和老年人室内运动健康设施要求,在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中充分考虑老年人健身需求,加强配套运动场所和设施的规划建设。加强社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与综合服务设施及卫生、文化、养老等专项服务设施的功能衔接,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制定我省老年人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器材配置指南,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老年人健身场馆设施建设。推行涵盖健身广场、健身步道、健身路径和其他适老化健身项目的“3+X”建设模式。以县(市、区)和乡镇(街道)为重点,建设一批设施完善、功能完备的老年人健身场地。加强场地管理维护,确保老年人运动安全和人身安全。
《意见》要求,加大公共体育场馆适老化改造力度,积极推进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向老年人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提升体育设施智慧化服务能力,为老年人使用场地设施和器材提供必要帮扶,解决老年人运用体育智能技术困难问题。
在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人健身活动
丰富的健身活动是提高老年人体育健身的兴趣和乐趣,提高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价值感、获得感的重要元素。
《意见》指出,结合元旦、春节、重阳节和敬老月、全民健身活动月等,组织开展就地就近、小型多样、文体结合、丰富多彩的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积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广场健身操舞、门球等老年人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体育健身项目,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健身需求。
支持各地打造“一市一品”特色老年人体育健身赛事活动品牌。创编具有文化艺术内涵、体现科学健身理念、符合群众审美特点的优秀老年人体育健身作品,培育具有民族民间民俗传统特色的老年人体育健身项目和队伍,开展特色体育项目和传统体育非遗传承人进公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
《意见》还提出,加大对老年人体育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县级以上政府要把老年人体育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和全民健身工作经费预算,列支本级体彩公益金用于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数额应不低于全民健身经费的8%。鼓励福彩公益金支持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开展,鼓励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向老年人体育组织赞助和捐赠活动经费,实现经费来源多渠道、多元化。
(正观新闻记者 袁帅)
编辑:胡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