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汽车产业格局。然而,伴随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中也出现了概念混淆、过度营销等乱象,阻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2025年7月8日,中汽中心、清华大学与华为联合发布的《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以详实的内容全景式呈现了技术与产业发展现状,对智能辅助驾驶产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度分析,在智能辅助驾驶领域具有深远的意义,将助力中国智驾产业迈向新高度。

概念明晰:奠定产业规范发展的基石

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自动驾驶分级、关键技术术语等大量新概念,但市场上的混淆与误解也随之而来。白皮书的首要贡献在于,它像一座精准的“技术灯塔”,明晰了智能驾驶领域的相关概念,为产业的规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白皮书通过详尽的技术分析,对自动驾驶分级、感知技术、决策算法、执行系统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科学定义与分类,避免了因概念模糊而导致的市场混乱与用户误解。

这一明晰不仅帮助企业明确自身技术所处阶段,制定合理的技术发展路线,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清晰的技术评估框架。过去,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定义,企业在宣传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时往往各执一词,导致消费者难以判断技术的真实水平。白皮书的发布,致力于在行业形成共同的“语言”,促进技术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

安全伦理:构筑智能驾驶的坚固防线

在智能驾驶领域,安全始终是核心议题。白皮书提出的五维安全体系——“全时速、全方向、全目标、全天候、全场景”,为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这一标准不仅覆盖了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在不同速度、不同目标、不同场景下的安全需求,还确保了系统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稳定运行,为智能驾驶产业的安全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华为作为智能驾驶领域的重要技术贡献者,不仅是白皮书的重要参与者,更是五维安全体系的积极践行者。华为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持续的创新投入,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技术标杆。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特别是HUAWEI ADS(Advanced Driving System)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凭借卓越的性能和安全性,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华为不仅在技术上投入大量精力,更在安全理念上有自己的独特理念,将“以人为本”作为技术发展的核心理念,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智能驾驶的安全性。

在具体安全技术应用上,华为ADS的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表现尤为突出。该系统能够在复杂路况下迅速响应,有效避免或减轻碰撞事故,为驾乘人员提供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此外,华为还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提升了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在恶劣天气、复杂光照条件下的感知能力,进一步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

独行快,众行远:开放协作引领产业生态繁荣

“独行快,众行远。”在智能驾驶这一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高科技领域,单打独斗或许能带来短期的速度优势,但唯有开放协作,才能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实现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白皮书所强调的开放协作理念,与华为一贯秉持的产业生态共建思路不谋而合,共同指向了智能驾驶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华为通过鸿蒙智行(鸿蒙智能汽车技术生态联盟,Harmony Intelligent Mobility Alliance,简称HIMA),积极构建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及高校等展开深度合作。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加速了智能驾驶技术的迭代升级,更促进了产业生态的全面繁荣。以本次白皮书的发布为例,华为与中汽中心、清华大学等权威机构的紧密合作,“产学研”三方充分发挥了各自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测试验证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了技术、数据、人才等核心资源的深度共享与高效互补。

在具体实践中,华为与合作伙伴共同探索智能驾驶技术的创新应用。例如,华为采用激光雷达与4D毫米波雷达、视觉感知等优势互补方案,通过融合多种传感器的优势,显著提升了车辆的环境感知能力,即使在复杂多变的道路条件下,也能确保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稳定运行。这种技术融合增强了用户体验,通过规模化应用有效降低了成本,展现了开放协作带来的用户价值。

同时,华为还积极拓展国内外合作,与多家知名车企携手,将智能驾驶解决方案集成到多款车型中,极大地推动了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此外,华为通过开源社区、技术论坛等开放平台,与全球开发者共享技术成果,激发了行业及全社会的创新活力,进一步推动了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

这种开放协作的态度与理念,不仅提升了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影响力,更为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它像一座桥梁,连接着产业内的各个主体,促进了知识与技术的交流、互鉴,为智能驾驶产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白皮书倡导产业、消费共促智能驾驶发展

本次发布的白皮书,不仅明晰了概念、强化了安全标准,更在于其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产业发展建议。白皮书从产业端、消费端等维度出发,为智能驾驶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全面建议。

在产业维度,白皮书强调产业链协同创新的重要性。当前,智能驾驶产业仍存在硬件标准化不足、软件算法碎片化、数据孤岛等问题。白皮书呼吁,企业应打破边界,通过资源共享、技术互补等方式构建开放生态。

例如,硬件供应商可聚焦传感器、芯片等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替代,软件企业可深化算法优化与数据闭环能力,整车企业则需加强系统集成与场景落地能力。此外,白皮书特别指出,多模态传感器融合、高精度环境感知、车规级AI芯片等关键技术仍需突破,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迭代升级。

在消费维度,白皮书关注到用户认知与市场培育的短板。当前,消费者对智能驾驶技术的理解存在“过度期待”与“信任不足”的双重困境。白皮书建议,行业应通过组织试乘试驾、发布科普资料、开展媒体宣传等方式,帮助消费者建立理性认知框架。

例如,明确告知用户L2与L3的功能边界,介绍“人机共驾”的先进性、必要性和局限性,避免因概念混淆导致使用风险。同时,企业需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保障用户权益,增强公众对智能驾驶技术的信任感。

结语

《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的发布,不仅为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详细了技术论述和明细的路径展望,更为行业内的创新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与建议。

华为及其鸿蒙智能汽车技术生态联盟,依托自身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和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在白皮书的编撰与发布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厘清技术概念、强化安全标准、促进产业链开放协作等具体行动,华为等参与方为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宝贵的智慧与可行的方案。

未来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持续成熟与商业化应用的逐步深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期待,中国智能驾驶产业将在全球竞争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在这一过程中,这份具有务实指导意义的《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或将在智能驾驶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助力中国智能驾驶产业稳步前行。

(来源:新华网)


统筹:陈君平
编辑:李洪永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