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听音频

某个夜晚,应老友之约赴一场饭局,想着我们也有一段没见了,正好叙叙旧。未曾想,推门而入,却见满座的陌生面孔——宾客来自三教九流,熟识者竟不足二成。

好在老友在圈内颇有人脉,颇有分量,几番引荐张罗,原本拘谨的场面迅速熟络起来。酒过三巡,包间里觥筹交错,谈笑风生,好不热闹。这样的场景,本是应酬场上的寻常风景。

然而,推杯换盏、宾主尽欢之际,一句不知是谁挑起的话,瞬间撕裂了表面的和谐。一位自称“做大工程”的年长酒友猛地拍案而起,对着邻座厉声呵斥!这突如其来的失态,惊得满座噤声,空气凝固,只剩尴尬在蔓延。

酒,自然是喝不下去了。所幸主人见势不妙,当机宣布散场,招呼众人有序离场。一场本该尽兴的热闹聚会,竟落得如此不欢而散,狼狈收场,着实令人错愕。

回想经历过的无数饭局,如此不顾颜面、粗鲁失控的场面,确属“百里挑一”。虽也见过酒后失态、摔杯甚至动手的闹剧,终究罕见。而此番冲击带来的五味杂陈,格外鲜明。

“一不小心,又喝大了。” “不去不去又去了,不喝不喝又端杯了。” “喝酒前,我是世界的;喝酒后,世界是我的。”——这些酒桌上的“魔咒”何其熟悉!酒场上似乎总有个不成文的规则:不灌倒几个,不喝趴几人,便算不得尽兴。

事后细想,这样的酒局事故虽不常见,却总在提醒我们:推杯换盏间,最易见人性。

那些“看起来像水,闻起来陶醉;喝进去辣嘴,留肚里闹鬼走路来绊腿,半夜想找水醒来就后悔,身心俱疲惫”的爽感,最终都可能演变成“喝酒前彬彬有礼,喝酒后原形毕露”的闹剧。

可以想象,一群临时被召集在一起的人,年龄、职业、思维方式、认知水平乃至三观都截然不同,这样的社交场合,本就潜藏着风险。杯盏之间,每个人过往的经历、环境和积习,都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露。

成年人的社交,贵在懂得“过滤”,及时止损,该拉黑就拉黑,能省掉许多烦恼。那天散场之后,我毫不犹豫地删掉了那位失态者刚加上的微信。大庭广众之下,全然不顾体面,肆意掀桌砸场之人,岂能再称“友”?

毕竟在这个年纪,我们早该明白:成年人的世界,奉行的是筛选而非教育,是选择而非改变。遇此不堪者,默默远离,便是最体面的回应。

古人箴言,诚不我欺:“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短短十四字,道尽人际交往的至深玄机。

与知己对饮,酒早已超脱了穿肠之物。它是心意的桥梁,是灵魂的共振。无需赘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便是千言万语。

如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琴音传情;似李杜相逢,诗酒酬唱,豪情尽在杯中。酒至酣处,从柴米油盐聊到星辰大海,千杯饮尽,犹恨时光太短。

而面对话不投机者,即便强坐一席,也如芒刺在背。无形的隔阂横亘其间,任你如何努力,言语也难入其心。每说半句,都觉多余煎熬。此时,沉默才是最大的体谅,免生无谓嫌隙。

人生海海,能遇到多少真正懂你的人?得一二知己足矣,远胜万千泛泛之交。他们是暗夜里的微光,疲惫时的港湾,迷茫时的指引,喜悦时的共鸣。在这纷繁世间,我们终其一生,不就是在寻找那个能与我们“千杯不醉”、畅所欲言的人吗?

而那些酒桌上称兄道弟,转眼就翻脸无情的人,终究不过是生命中的过客。

所以啊,举杯时,不妨细品:杯中流转的,岂止琼浆?更是与知己共度的寸寸光阴。开口时,亦须慎择:让每句话,都能落在懂你的心弦上。

毕竟真正的友情不在酒量,而在交心;不在场面,而在真心。如此,方能在喧嚣尘世中,寻得那份笃定的归属,不负岁月,不负此心。

(作者 石闯 AI主播 制作 王宜谦)


统筹:梁冰
编辑:蔡胜文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