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收听音频
1
前段时间,看到有位网友发帖感慨:等孩子上大学,我一定也要约上几个姐妹去旅游。
她是一个准高三学生的妈妈,虽然年轻时候也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结婚后就已经放下这些,在家照顾一家老小的饮食起居。
有人劝她:说走就走,现在就去,为什么要等以后呢?
她解释道:孩子现在正是备考关键时候,老公也正在争取升职机会,自己离不开。
听起来蛮有道理。但我猜,等她孩子上大学后,她也不会开启自己的生活。
等孩子大学毕业后、等孩子成家立业生子、等儿孙上幼儿园……
每一个阶段,她都可能继续等下一个阶段的开始。
这个帖子的评论区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其中最不缺的就是像她一样过“临时生活”的人。
以为现在凑合过现在的生活,过渡后就能迎来更好的生活,但最终还是麻木地过完一辈子。
真正的人生,根本没有“临时按钮”。
那些越活越清醒的人,往往早早就悟到了人生智慧,不凑合、不敷衍,把每天都当成人生主场。
2
我以前也是临时生活的重度患者。
每天早上闹钟响起,我会随手抓起床上皱巴巴的衣服套上,心想“反正去上班,随便穿穿就好”;
上班一看到密密麻麻的工作文档,只想潦草应付完,总觉得“我还只是个小实习生,转正了再好好努力”;
下班路过花店,看到明艳的大片花束很是心动,却又内心默念“现在这个房子有点旧,等换个环境好点的房子再买花!”
因为工作经常加班,一直想买一个人体工学椅犒劳自己,但转念一想搬家太麻烦了,等有能力买房子了再添置大件家具……
我反复提醒自己,当下的生活只是人生的中转站,未来总有一天我会过得更好,也会更热爱生活。
却从未想过,这就是典型的“临时心态”。
当日子一天天过去,而漂亮衣服彻底压箱底、工作上摆烂当咸鱼、那束鲜花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在房间里。
长时间不当的办公坐姿更是已经严重影响到我的脊椎。
那个时候,我才突然意识到,工作这几年我过得太憋屈了:
每天按部就班地上下班,刷着外卖平台对比价格,一个人的租房连沙发也不舍得买……
件件全凑合,处处在将就。
用朋友的话说,那段时间我像是被抽走了灵魂一样,说话做事提不起劲,浑身散发着一股过一天是一天的颓气。
3
心理学研究发现:
习惯过临时生活的人,往往会陷入一个“我不够好-我不配-得不到”的怪圈循环。
这种状态,本质上是内心不配得感在作祟。
因为长期对自我的不认同,以致于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或拥有更好的生活。
时间一长,人就变得越来越懒散,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哪怕遇到好机会、好东西,也不敢伸手抓住。
生活不是一场需要门票的演出,而是一场人人都能即兴发挥的创作。
我们常常误以为经营好生活需要丰厚的物质基础,但其实,真正的品质生活源于日常的微小选择。
生活里的每一个瞬间,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珍贵。
长时间抱着临时心态的人,很容易消磨掉自己对生活的热情。
到最后,他们脑海中自动默认这就是生活,宁愿接受一成不变的结果也不去尝试改变。
真正会经营生活的人,从不等待,绝不凑合,而是把每一个当下都过成喜欢的样子。
如果你已经意识到,临时生活让你有委屈和不开心的感受,就要第一时间跳出这种生活状态。
毕竟,认真对待生活,该享受时尽情享受,该努力时全力以赴,这才是人生最棒的状态。
拒绝过敷衍的生活,用心经营当下的每一寸光阴。
当你扎根生活深处,专注生长,就会发现每个琐碎的日常都可能是闪闪发光的珍珠。
要在暮年回首时,人生归路全是璀璨星河。
(作者 鹿呦呦 来源 十点读书微信公众号 AI主播 制作 王宜谦 )
统筹:梁冰
编辑:张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