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织密社区安全防护网络,推动应急救护知识从“知晓”向“会用”转变,近日,二七区建中街街道康复社区联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共同举办“平安社区 ‘救’在身边”应急知识科普活动,将专业急救技能送到居民“家门口”。

活动现场,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医护团队以“实用、易懂、可操作”为核心,开展了一场沉浸式急救教学。在理论讲解环节,医护人员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而是结合社区生活中常见意外场景——如老人居家突发晕厥、儿童进食时异物卡喉、邻里户外活动意外受伤等,用通俗的语言解析急救逻辑:从判断意识、呼叫救援的“黄金最初几秒”,到心肺复苏的核心原理,再到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发力关键,层层递进的讲解让居民迅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施救”以及“关键环节不能出错在哪里”。

相较于理论讲解,实操演练环节更激发了居民的参与热情。现场整齐摆放着专业急救模拟人偶,医护人员首先进行了标准演示:双手交叠的位置、按压胸部的深度与频率、海姆立克急救时环抱的姿势与发力点,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展示。随后,居民轮流上前实操,医护人员则一对一近距离指导——“按压位置再偏左一些,对准两乳头连线中点”“力度不够,要再用力一些,才能有效挤压心脏”“给孩子施救时要注意保护头部,姿势需作调整”——及时纠正操作中的偏差,确保每位居民都能掌握规范动作。

此次活动采用的“理论+实操”模式,有效消除了应急知识与居民之间的“距离感”,让原本抽象的医学术语转变为可触摸、可实践的实用技能。活动不仅帮助居民掌握了关键时刻能够“救命”的本领,更在社区中播下了“安全第一、科学自救”的意识种子,为建设平安和谐社区提供了坚实保障。

记者 朱翔宇 通讯员 靳茜晨 文/图


统筹:赵青
编辑:李佳露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