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一场覆盖全省、聚焦“一老一少一新”群体的金融素养主题宣传活动在河南如火如荼地展开。从养老社区的防骗课堂到校园里的趣味竞赛,从企业厂区的政策宣讲到线上线下的多维科普,河南金融业紧扣“保障消费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主题,深入百姓日常场景,以精准“滴灌”方式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切实提升公众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能力。
守护“夕阳红”:养老社区开起“防骗必修课”
“这些宣传单上所谓的‘高息养老项目’,看着诱人,背后却往往是陷阱!”在“豫园”养老社区,工作人员手持彩色传单,结合真实案例,用“拉家常”的方式拆解养老投资诈骗和非法集资的常见套路。通俗的语言、生动的讲述,让隐蔽而迷惑的金融骗局变得清晰可辨,老人们听得聚精会神,不时点头记录。
“叮铃铃——”一阵模拟诈骗电话的铃声响起,工作人员化身“推销员”:“阿姨,我们这款养老产品年化收益8%,还送免费体检卡,您要不要了解一下?”另一位工作人员则现场演示如何识破话术:“接到陌生推销电话,先问有没有金融牌照,再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凡是承诺‘保本高息’的,咱们得多留个心眼!”
情景模拟环节让在场老人直呼“接地气”。许多老人掏出手机,跟着工作人员一步步学习查询金融机构资质、识别产品真伪。现场发放的《老年人金融防骗手册》和“诈骗预警”宣传扇被一抢而空。“这手册把骗术类型、举报电话写得明明白白,揣在兜里,心里踏实!”李阿姨一边翻看,一边跟老姐妹分享,“以后再有人推销‘以房养老’,我就先找孩子商量,再去银行核实,再也不怕被骗了!”
培育“新青年”:校园内外搭起“成长金课堂”
“加油,绕过前面的‘消费陷阱’,咱们队就赢啦!”大学校园里,一场别开生面的“金融教育趣味运动会”正在火热进行。学生们组队参与“理性消费障碍赛”,既要协力攀上写有“量入为出、信用无价、未来可期”的“诚信之树”,又要灵活绕过标注“冲动购物”“过度借贷”“盲目投资”的“消费陷阱”。
针对青少年群体,河南金融监管局联合团省委、少工委发布《金融小先锋成长记》青少年金融教育读本,打造“校园+线上+行业+社会”四个课堂,推出金融小先锋知识挑战赛,打造青少年金融素养培育品牌,构建起多维联动、全域覆盖的金融知识普及新格局。校园课堂用“零花钱怎么存”“生日红包如何规划”等小故事,轻松传递货币知识和收支理念;线上课堂推出“金融知识闯关”趣味答题;行业课堂邀请金融从业者担任“校外辅导员”,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讲解身边的金融知识;社会课堂则联动文化场馆,举办货币演变主题展,让孩子们亲手体验“货币制作”,沉浸式了解金融发展。
“以后我要把压岁钱存起来,学做自己的‘小管家’!”一位小朋友举着刚刚获得的“财商储蓄簿”,兴奋地说道。欢声笑语中,金融知识的种子正悄悄播撒进一颗颗年轻的心灵,陪伴他们走向更理性、更自信的未来。
服务“新市民”:企业厂区驶来“政策直通车”
“原来对贷款政策一知半解,今天终于搞明白了!”在郑州宇通集团的生产车间外,新入职的大学生小张手拿《惠民金融政策图解》,在金融服务咨询台前驻足良久。工作人员一步步指着流程图耐心讲解:“首套房贷款优惠需要准备身份证、收入证明、购房合同等材料,提交银行申请后,约15个工作日就能审批通过……”
针对新市民流动性强、金融需求多元的特点,河南金融监管局指导金融机构走进企业,开展“手把手”教学。“打开这个APP,点击‘个人征信查询’,完成身份验证和人脸识别,第二天就能查报告,不用跑银行。”工作人员边操作边讲解,确保大家听得懂、学得会。
“租房也能提取公积金?这政策太贴心了!”郑州海尔创新产业园里,外来务工人员张师傅反复翻看政策手册,脸上写满惊喜。目前,郑州市已有15家银行支持公积金线上提取,动动手指,资金即时到账。“以前跑好几趟,现在几分钟就搞定,真是省心又省力!”张师傅笑着说,政策暖心,让他在城市打拼更有归属感。
这场覆盖全省、精准聚焦“一老一少一新”的金融素养提升行动,如一场“及时雨”,将理性投资理念、防骗智慧和惠民政策深深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未来,河南将持续深化公众金融素养教育,让金融知识的阳光照进更多角落,为构建和谐稳定的金融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统筹:刘卫清
编辑:李洪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