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郑州应该感到自豪,因为裴李岗遗址就在我们这里、就在新郑,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9月5日举行的“裴李岗时代与中华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上,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赵辉表示,上世纪70年代新郑裴李岗遗址的发掘,加上河北武安磁山遗址的发现,以及关中地区老官台文化的识别,这三项重大发现合在一起,学术界逐渐认识到:过去大家最熟悉、研究最多的是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内容,而对这之前的历史认知一直不太清晰。由此,学界正式提出了“新石器时代中期”这个概念。郑州凭借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学界对这一历史阶段的新认识作出了重要贡献。

赵辉认为,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有两大课题:一是早期农业的起源。这个问题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往前追溯,甚至到了上万年以前,学者们的关注点也越来越偏向更早的时期;另一个课题是国家的产生,或者说文明的产生。这里的“文明”指的是国家的出现,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是距今6000年以来,才出现了国家。而中间这一段历史,一方面承接着农业的起源,另一方面又连接着国家的产生。“关于对这一段历史的研究,我感觉这些年来社会关注度不高,学术界内部对它的重视也远不如前面提到的那两个课题那么充分、那么投入。如果我们不对这个时代进行深入讨论,那么,整个人类历史,尤其是中国史前史,就会显得不完整。这也是我们策划和组织这次会议的一个基本出发点。”赵辉表示,距离裴李岗遗址的发现已经过去四十多年,基于目前对裴李岗文化研究现状的评估,组织这次学术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动对这一时代的完整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获得对中国史前史的系统性理解,这是我们此次学术活动的重要意义。”

(正观新闻记者 左丽慧/文 通讯员 王羿/图)


统筹:梁冰
编辑:张晓璐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