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郑州高新区开展“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工作”主题观摩活动,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张东辉率队深入行知中学与紫锦社区,实地考察“专属网格+教育智能体”协同管理模式及社区多元共治体系,为全市基层治理提供“高新样本”。
教育智能体:科技织密校园安全网,教学提质增效
作为全国首个教育治理智能体试点区域,郑州高新区以“校园安全、身心健康、教育教学”为核心,构建“空—地—人”立体防控体系。
行知中学通过无人机巡航、AI人脸识别、智慧消防等设备实现重点区域100%智能安防覆盖,系统自动识别异常行为并触发15分钟联动响应机制,形成“校园事件—社区网格—职能部门”闭环处置流程。
2023年以来,全区校园安全隐患整改率、应急响应达标率均达100%,连续多年安全事件“零发生”。
教学领域,智能工具根据学情自动生成教案、课件,教师备课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18分钟,效率提升90%;“AI教研员”通过课堂实录分析优化教学设计;学伴口袋机为家长提供个性化辅导方案,家庭辅导时间减少50%,校外补习依赖度下降30%。
目前,全区150所中小学、22万在校生已全面接入平台,形成“教师减负、学生减压、家长放心”的教育新生态。
机制创新方面,高新区成立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专班,在6所学校设置专属网格,打通三级指令通道,并对接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平台,破除层级壁垒。
2024年数据显示,跨部门联动时效提高45%,校园治理从“单打独斗”转向“协同共治”。
紫锦模式:网格化+多元化,破解社区治理难题
面对“服务人口多、矛盾诉求多、工作力量少”的困境,紫锦社区以“党建筑基、网格赋能、六心调解”为核心,构建精细化治理体系。
社区划分11个网格、87个微网格,配备98名网格员,形成“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楼栋中心户”三级链条。通过“1+5+5+N”共建机制,整合3602名党员群众志愿者、281名“五老”人员及23支社会组织,实现资源与需求精准对接。
技术赋能方面,社区依托32路视频资源实现全域监控,2023年处置问题1726个;通过“郑好拍”与11个网格微信群推送反诈、安全信息1385条,覆盖2.6万人次。
网格员推行“五必到”工作法,结合日常巡查与平台联动,实现“小事不出格、矛盾不上交”。例如,一周内清理56方垃圾,化解独居老人废品堆放引发的群体矛盾。
调解机制上,社区创新“三诊结合”“六心工作法”,组建227人“平安五老调解队”,联合律师、心理师等专业力量,形成“经验+专业”调解组合。
2023年成功化解培训机构“跑路”引发的352万元退费纠纷,4年来累计化解纠纷1622起,挽回经济损失420万元,化解率达98%。
紫锦社区党支部书记徐露总结道:“基层治理没有终点,只有目标。我们将以‘党建做强、服务做优、治理做实’为标准,让群众满意度成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尺。”
观摩总结: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型
张东辉在点评时说,郑州高新区以全市2.1%的区域面积承载5.74%的义务教育在校生,面对校园安全、食品安全、心理健康低龄化等挑战,探索出“党建统领、科技支撑、多元共治”的新路径。
紫锦社区创新“三诊结合”“六心工作法”,组建227人“平安五老调解队”,在高效化解社区大、居民多、事情多,而社区工作人员人少、钱少的问题,同时也有效解决社区存在的各种矛盾,做到了“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张东辉表示:“高新区将持续深化教育智能体与社区网格化治理机制,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型,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智动力’。”
此次观摩活动全面展示了高新区在党建引领下的治理创新成果,为全区乃至全市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高新区党工委、人大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协助班子工作的县处级干部,各办事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各内设机构、市直部门派出机构、其他机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当天的观摩活动。
记者 孙庆辉 文/图
统筹:张改华
编辑:康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