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观看视频
高考志愿不报清北,是不是“教育的失败”?
近日,江西瑞昌市第一中学一老师因3名学生未填报清华北大,怒斥其“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以一己之心填报热门专业”,认为其是“教育的失败”,愤怒解散该清北团队合作微信群。目前,学校和老师向学生及家长表达了歉意,三名学生也已按照自己的意愿填报志愿。
听到这儿,大家觉得是谁的错吗?是老师辛苦付出,学生不领情且固执己见?还是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而老师未充分尊重、过度干涉?
老师因学生不报清北解散班级群,背后是教育功利化与学生自主意识的冲突。终归来说,教育不是一门生意,学校倾情付出,学生就必须弱化甚至放弃自己的选择。
填报志愿到底听谁的,这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因为只有一个答案:听学生的。学生自己承担填报后果,那就该听从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自由。
网传聊天截图
有能力冲清北却没冲,也许当下会有些遗憾,但于人生而言未必是件错事。有的人选择了其他学校,也获得了较好发展,也有些人为了上清北不惜选冷门专业,甚至退学再考。说到底,保学校还是保专业,这事要理性看待。唯有经过深思熟虑,才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选择清北,不代表人生从此坦途。放弃清北,也不可能就是“教育的失败”。依我看,说出这番话的教育工作者,恐怕才是“教育的失败”。
老师有“清北情结”,为了升学率和评价考核而让尖子生一味冲击清北;又在聊天群里斥责学生,给他们扣上“教育失败”“自我中心”的帽子。如此,分不清自己和学生的利益,才真的是犯了错。“唯清北论”的功利化评价体系该改变了。教育不是一场“炫耀名校”的竞赛。
最后,借用这位老师的一句原话总结——“人生的起点不是分数”,人生的起点也不只能是清北。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编辑:任思凝
二审:王亚平
三审:王长善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