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新干县一家华莱士快餐门店内,许多老人扎堆蹭空调、聊天的视频引发热议。

据极目新闻报道,该华莱士门店一工作人员称,这家店去年开业后,夏天一直有很多老人过来,在店里吹空调、聊天。她表示,喇叭喊也没有用,说什么老人们也不听,“赶也赶不走”。当地政府工作人员表示,6日上午已派人处理,做了老人思想工作,下午也派人去了,老人们已被劝走。

其实,不止华莱士,也不止老人,一到高温季,人们进入各类地铁口、商超等室内乘凉避暑的现象颇为常见。当纳凉需求与正常的商业秩序产生冲突时,如何处理这一矛盾,成为了舆论焦点

有网友认为,老人到快餐店蹭空调,就是为了省家里的电费,是“贪小便宜”心理在作祟。诚然,老人若是出于节约电费而到快餐店占位蹭空调,确实是个人素质问题,需要相关方面及时出手予以劝离教育,并普及相关法律法规。但也要看到,有些老人此举背后或也有无奈,如家中并无空调等降温设备,因而不必急于批判,而应进行更细致地思考。

炎炎夏日,高温不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更可能危及老年人的健康。倘若家中空调成为奢侈,社区若再缺乏避暑空间,快餐店的免费空调便会成为“救命稻草”。这种现象背后,恐怕还是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在高温应对上的不足。老人与商家间的冲突背后,是人们避暑纳凉的现实需求与公共服务供给并不匹配的深层次问题。

商家的无奈需要理解,更要消解。快餐店作为商业经营场所,座位有限,营业期间需服务于有消费的顾客。老人长时间占位蹭空调,势必影响正常经营、压缩盈利空间。店家举喇叭驱赶,是维护商业秩序的无奈之举。商业场所本就不是公共服务机构,让其承担公共服务不足带来的后果,显然有失公允。

面对这一问题,政府工作人员“劝离”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需深入探究背后的具体原因,拿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更重要的是,在财政允许范围内,完善公共服务供给,加大对公共避暑场所的投入与建设。比如在社区、街道增设更多免费且舒适的纳凉点,配备空调、座椅、饮用水等基本设施;再比如,整合图书馆、文化馆、老年活动中心等现有公共资源,延长开放时间,避暑的公共空间多了,自然就不会挤在商业经营场所。

解决老人扎堆蹭空调问题,还可以建立政府、商家与社会的协同机制。比如,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商家在能力范围内提供一定便利,如设立特定时段的公益纳凉区;对积极参与公共服务的商家给予适当补贴或政策优惠。社区也可以发挥作用,组织志愿者对避暑老人进行管理与服务,避免因人员聚集产生矛盾与安全隐患。

说到底,这看似是一件小事,却考验着部分地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与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唯有政府主动作为,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才能既保障老年人的避暑需求,又维护商家的合法权益,让各地在炎炎夏日里既有温度,又不失秩序。

(原题为《老人扎堆进华莱士占位蹭空调,店家的无奈如何化解?》 作者 和生 来源 红星新闻)


编辑:左海涛
二审:王亚平
三审:王长善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