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收听音频
暑假眼看就要接近尾声了,总得带着孩子出去度个假吧。去年威海的海上日出还在脑海闪耀,今年全家又犯了“去哪儿”的选择困难症。
上海的迪士尼、杭州的西湖、西安的兵马俑、长沙的橘子洲……说来说去,都抵不过一句“这天也太热了”。
在处处都是“蒸笼模式”,依靠空调续命的日子里,我们琢磨着找一处天然凉棚,最后选择了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称的信阳——一个对我而言因工作匆匆路过几次,但对两个孩子却全新的地方。
目的地之一,便是与庐山、北戴河、莫干山齐名的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鸡公山。这里不仅是我国南北天然分界线,更以“青分楚豫,气压嵩衡”的壮丽气势闻名。
出发那天,女儿抱着她的小行李箱在客厅转圈,T恤、裙子、外套塞得拉链都快崩开。“宝贝,就去四天,带三件换洗衣物够够的!”我扒拉着箱子里的东西,她却振振有词:“万一山上变天呢?万一要拍好多照片呢?”
这边还没劝住,儿子扛着自己的拉杆箱冲过来:“姐姐带,我也要带!”
那认真的模样,让我和爱人相视一笑——孩子们用最天真无邪的方式,表达着对这次旅行的满满期待。
动身前,一位当地要好的大学同窗高效地发来了行程攻略,详实周到,明明白白,看得人心里熨帖。
驶向鸡公山的路上,车窗外的山像被泼了浓墨的绿,一层叠着一层往天边铺。小时候听长辈说“鸡公山老大了,爬到顶能摸着云彩”,此刻真见了这连绵起伏的架势,才懂什么叫“青分楚豫、气压嵩衡”。
一个小时盘山路绕到山脚下,酒店的师傅笑着指引:“往上开,越往上越凉快!”果然,车窗一摇,带着松针味的凉风钻进来,瞬间吹散了一身暑气,连俩娃都不吵着开空调了。
山路蜿蜒,植被繁茂,一阵阵凉气扑面而来,混合着各种林木的清香,瞬间驱散了夏日的燥热,让人心旷神怡。鸡公山夏季平均气温仅23℃左右,午前如春、午后如秋、夜似初冬,是逃离酷暑的天然空调房。
稍作休整,全家便沿着登山古道往上挪。路边的野花蹭着裤腿,雾气时不时从树缝里钻出来,打湿了石阶。头顶的枝叶织成绿伞,风一吹,叶子“沙沙”地唱,虫儿在草丛里“唧唧”地叫,浑身的汗一下子就干了。
在众多的景点中,报晓峰是全家人格外期待的打卡点。刚到报晓峰的牌楼下就听见铃铛响,原来是游客在撞钟祈福,俩娃抢着拉绳子,钟声在山谷里荡开,惊飞了一群山雀。
报晓峰因在群山环抱中突兀拔起一座花岗岩石峰,酷似引颈欲啼的雄鸡,古人称之为“鸡公头”,鸡公山因此得名。
往“鸡公头”爬的台阶又陡又窄,儿子攥着我的手冲在前头,嘴里喊着“冲啊”,女儿被爱人牵着向前走。等爬到那块像雄鸡引颈的巨石上,所有人都被山川的壮美惊呆了——脚下的云海慢悠悠地飘,远处的山尖像浮在牛奶里的青螺,凉风贴着脸颊跑,刚才爬山的累劲儿,早被这一眼的壮阔吹没了。
尤其是隐匿于绿荫之中的万国建筑群,更是让人惊叹。这些清末民初不同国别和风格的建筑,让鸡公山宛如一座“万国建筑博物馆”,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变迁。
“咔嚓”一声,全家福里的四个笑脸比阳光还亮。我掏出手机发朋友圈:
“登上鸡公山的报晓峰,海拔768米,两个小家伙一路冲顶,比我们还有劲!站在山顶,凉风习习,真的体会到了什么叫‘一览众山小’——远山连绵,青翠接天,云海在脚下缓缓流动,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一家四口,一路相伴,一路风景,最简单的陪伴就是最幸福的时刻。”
后来去了文新茶村,欣赏茶山美景和毛尖茶香;游了南湾湖,领略了茶岛、鸟岛、猴岛的自然风光,但心里最惦记的还是鸡公山。
在与老同学的聚会中,我忍不住感慨:“鸡公山对信阳不薄呀,把最壮美的景色和最凉爽的气候,连同异国风情的建筑、绘画、雕塑、园艺等全攒到了一块儿,令人赞叹。来了真是不想走。”
老同学笑道:“这大概就是为什么鸡公山能让这么多人流连忘返的原因吧。”
若说日子是串珠子,鸡公山这颗一定是带着凉意的绿玛瑙。以后啊,得常来住几天,听山风讲悄悄话,看云在天上散步——这种踏实的舒服,可不是空调能吹出来的。
(作者 石闯 AI主播 制作 王宜谦)
统筹:梁冰
编辑:蔡胜文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