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市民反映,上海有部分交付不久的经适房,居然批量到了二房东和中介的手里被违规出租。二房东吴某自称掌握近400套房源,“所有关系都搞得定的”。对此,当地有关部门承诺,后续会采取一切手段追查到底,对违规出租的个人和黑中介严惩不贷。(3月1日上游新闻)
经济适用房,是社会保障性住房的一种,设计之初是为了让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能够“居住有其屋”。根据相关规定,在购房人持有满五年,且通过补缴价差款获得完整产权之前,不得擅自转让或出租经济适用房。
然而,这一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却出现了扭曲。刚交付几个月的经适房,依规只能购房人自己住而不能对外出租。吴某等人公然违反规定,将房源大量出租,牟取非法利益,无疑是对共有产权的侵犯,也让保障性住房违背初衷、有违公平。
手段无非两种,一种是业主个人行为,房主和二房东通过某些渠道建立联系,甚至是合作关系,使得双方都能从中获益;另一种靠的是利益链条和关系网。报道中提到,二房东租下毛坯房进行统一装修后再转租,而他们的办公室就位于物业隔壁,这指向了房东和二房东之间的不合规行为,以及小区物业管理的疏漏。
“手握400套房源”“所有关系都搞得定”或许有夸张的成分,但任何一点疑问都不容忽视。经适房违规出租,究竟藏了哪些猫腻,有待抽丝剥茧、一查到底;究竟是哪些人以身试法,也应一并查明、严惩不贷。
在此之外,购买人的申请资格也值得深思。住在市内的人,居然能拿到经济适用房,转手就出租,这说得通吗?面对就在眼皮子底下的问题,主管部门审核和监管工作是否到位?调查追究的必要性,自不待言。
经适房“不住而租”屡禁不绝,除了利益驱使之外,也与违法成本低有关。要知道,偌大的小区若要挨家挨户地排查,必然费时费力;真查到了,也会有人矢口否认或搪塞阻挠,让监管感受到重重阻力。
这也提醒,严肃追查的同时,有关部门也应考虑从制度设计上着手,来更好地满足购房人的需求,从源头上遏制违规转租行为的发生。并且,在执行环节更要严格和公正——对于经适房及申请人,严格审核和监管;对于逾期未改正的违规出租行为,责令腾退房屋,并取消购房人五年内再次申请的资格。
希望主管部门能够信守承诺,对此次事件追查到底,维护市场公平。同时,反思并完善相关机制,确保每一套经适房都能真正发挥作用,为真正有需求的住房者提供保障。(正观评论员 韩静)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编辑:周也琪
二审:王亚平
三审:王长善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