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手机屏幕上“淮安好人尹昌青”的事迹映入眼帘,过往印象即刻清晰——这位年近花甲的电工,总以笑容待人,热情爽朗又谦逊文雅,让人过目难忘。    

尹昌青的身份有两重光彩。作为农村一线电工,他坚守岗位三十余载,默默守护乡邻用电安全;作为诗词曲爱好者,2012年便参与“楚光诗社”的各项活动,他扎根农村生活,将田间地头的电力服务活动与邻里间的日常故事化作笔墨,写下无数篇接地气的作品。2023年,他当选钦工镇诗词协会秘书长;2024年,又担任淮安散曲社副社长,百余首诗词曲在全国多地刊登,屡屡获奖,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文化能人”。

他的善举更比名气动人,却向来低调不张扬。此前,媒体宣传部门曾奖励他五千元,他转身就用这笔钱买了年货,送到村里贫困老人手中;他还自掏腰包,带村里八位从未出过远门的八旬老人逛城区景点,管饭还买纪念品。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他四处奔走购置退烧药,挨家挨户送到村里及周边老人手中。这些事被央视新闻、《扬子晚报》《现代快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他也获评“淮安区好人”,成了乡邻口中的“贴心人”。

最让我动容的,是2024年初他帮扶盐城老诗友的事。那时,尹昌青在诗词交流平台结识了九十三岁的陶某,得知老人老伴早逝六十年,独自将两个儿子抚养成人,如今长子随子女定居国外,次子重病在上海治疗,他只能借住在外甥女家,终日孤独。尹昌青当即动身前往老人住处,不仅带去生活用品、虚寒问暖,此后更是每月雷打不动上门探望。冬天怕老人做饭不便,他买来电火锅;担心用电安全,他主动检查线路、提醒注意事项;每次去还帮老人打扫卫生、挂窗帘,有时甚至拎着菜上门,亲手为老人做一顿热饭。我曾陪他去过几次,老人总拉着我们的手念叨:“我能安度晚年,多亏了昌青,他真是名副其实的淮安好人!”尹昌青从不多想自己,满心都是别人的难处。无需华丽辞藻夸赞,也不用凭空拔高,他用三十年的坚守、一次次的善举,诠释了“好人”的模样。写下这些,只盼能有更多人像他一样,把温暖带给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让善意在人间传递。

作者简介:毛峰,1954年12月出生,大学本科,政工师,中共党员,从事法律工作38年,2015年退,退后任聘在区政府调委会工作(江苏省金牌调解员)。曾任淮安市“148”指挥中心主任;淮安仲裁委楚州分会主任。2007年中华诗词协会特聘导师;2021年任江苏淮安散曲社社长;2022年江苏省诗协曲工委员,在国内外刊登诗词三百余首。著书有《珍惜夕阳情》、《一个法律工作者智力故事》、《毛峰诗词选》、《五个十年梦》、《毛峰诗词》《淮安散曲八百首》等九本书书籍。
(责任编辑:李莉莉)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