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观看视频
11岁男孩坠井离世,谁该为这起本可避免的悲剧负责?
9月21日,西安航天基地应急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9月20日20时14分,航天基地航天新佳园二期小区发生一名11岁男童坠落通风井事故。
经公安机关调查,该男童与3名同学前往28号楼附近玩捉迷藏游戏,在选择躲藏地方时,其到28号楼单元门西侧两个墙体之间,此处设置了1立方米大小的泡沫隔离物,该男童侧身挤进后,不慎从未覆盖严实的通风井口坠落至负三层,经抢救无效不幸身亡。目前,公安航天分局已控制3名相关责任人,同相关部门依法开展进一步调查处置。
涉事深井 (图源:上游新闻)
这口深井,防护措施敷衍到令人窒息。1立方米的泡沫墩子既未固定,也无足够重量与高度,与其说是“隔离物”,不如说是自欺欺人的“摆设”。很多时候,这种“虚假防护”比无防护更可怕。它用看似存在的“安全假象”,让家长放松警惕,让孩子暴露在致命危险中,最终酿成悲剧。
据了解,事发小区早已入住居民,可公共区域基础设施远未完善,比如下雨时道路泥泞积水、部分道路还在施工,就连单元门旁的深井也没做好防护。按正常流程,小区必须通过综合验收后,才能交付居民入住,为何该小区能成为“例外”?相关监管部门验收时是否存在“放水”?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事故后的“形式补救”与“沉默应对”。家属表示,事发后物业连夜给井口设了围挡;居民也提到,其他楼的危险区域连夜装了防护。可若不是该男童用生命“提醒”,安全隐患还要被搁置多久?
面对家属追问,物业工作人员要么“不知情”,要么“不愿提及”。作为小区安全的直接管理者,他们本该第一时间主动沟通、承担责任,却选择用沉默逃避。这种态度背后,是对生命的冷漠,还是害怕暴露更多管理漏洞?
该男童不幸离去,留下了无尽的惋惜和深刻的教训。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安全问题,别再让“安全漏洞”吞噬更多无辜的生命,别再让这样的心痛重演。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编辑:韩静
二审:王亚平
三审:王长善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