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汉辉耀,艺海无涯。今以“中国文学艺术界杰出贡献艺术家”之荣,礼赞群英。此荣光凝聚丹青之魂魄,彰显笔墨之精神。

诸贤以心血铸就华章:书家笔走龙蛇,承右军之骨,继鲁公之魄;画家墨染乾坤,融八大之意,汇石涛之韵。陶瓷巨匠,抟土为器续千年窑火,釉彩生辉写时代新篇;根雕圣手,化朽木为神奇,在虬枝盘错间见天地大美。更有剪纸、漆艺、诗词等非遗传承,皆以匠心独运,开艺术新境。

其德若幽兰,其艺似飞虹。寸管含情,写就民族精魄;丹青有意,绘出时代气象。水墨交融处,可见天地之心;线条流转间,能窥造化之妙。

今授此誉,非惟彰其绝艺,更显"书画载道,笔墨传神"之真谛。愿此翰墨之光永耀,引后学继往开来,共绘中华艺术之新篇章!

李福祥(江月),1944年生。倾心国学,尤爱丹青。国家一级书画师,中国一线画家。现任内蒙古乌海市美协名誉主席,中国书法城乌海院士。历任中国民族文化研究会名誉主席,山东东方美术研究所高级艺术顾问及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多种名职务。从艺60年,颢繁参展获奖,作品入典入册颇多。获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作品先后出国在比利时更特国际艺博会,卢浮宫,圣彼得堡等地展出。一些创新品牌作品2022年在全国两会作为献礼和重点推荐艺术家出版专刊。个人艺术专著主要出版有《李福祥中国画集》,《山水集一一水化技法简析》,《中国丝徟大红袍李福祥卷》,《李福祥人生艺术三部曲》等。

墨渖淋漓参造化境生象外得新机

——记著名画家李福祥

中国山水画之所以能成为文人抒怀寄情的艺术载体,其根本在于对"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一美学境界的深刻把握。因此纵观中国绘画史,就可以发现,真正的山水大家从不拘泥于对自然形貌的简单摹写,而是通过笔墨构筑起一个融汇心性与哲思的意境世界。正如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所言:"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而这种超越具象的艺术追求,在当今著名山水画家李福祥先生的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苍山夕照》(北京荣宝斋展品)138x68cm

观李福祥先生的山水作品,可见他追求的是一种心源外化的情景山水,当然,笔下所绘山水众幅,也绝不是千篇一律的表现,而是都具有着不同水墨风格的外貌,是谓各具其境。诸如浑姿浓厚的奇雄之势,氤氲淋漓的险峻之态,都是能在笔墨的虚实浓淡中得以彰显。此正如古人所言画论:“作画但须顾气势轮廓,不必求好景,亦不必拘旧稿。若于开合起伏得法,轮廓气势已合,则脉络顿挫转折处,天然妙景自出”。这是李福祥先生的得悟真诠,也是他从艺以来始终恪守的论道之证。

《暗香》180x60cm

从中国画艺术的角度来看,传统山水的皴法是表现山水的基础,对于这些,李福祥先生自然也是了然于心。但作为新时代山水画家,久久摹取自然不是立意之道,惟有“笔墨当随时代”,方才是正道。当然,这并不代表是要抛弃传统,而是对传统加以变化,就像李福祥先生的山水笔墨,从中你所能看到的,绝不是一家一派的笔墨风格,而是属于化古今用的集众之境。就比如这幅《高山仰止》,底蕴始终还是中国文人画"以形传韵"的美学血液。山峦用淡墨渲染,水墨在徐徐澹染而又层层推远,实乃缣素本色萦拂以淡水而痕之,既取森森之气,又得穆穆之容,直令观者飘然有霞举之思也!

《无名》120x60cm

墨渖淋漓参造化,境生象外得新机。总的来说,李福祥先生对传统水墨的理解是到位的。所以即便画中山水形质如何变化,都是能从中感受到正宗的水墨根基,而不是盲目追求的时风,亦或是炫技的做作感。山水空灵致远,画意不落俗套,是真正达到了"入古能化,出古为新"的艺术境界,也是完美诠释了"集其大成,自出机杼"的创作理念。假以时日,相信他这种“显山露水”的写意精神,也必将会启迪更多后来者,从而持续诠释“笔墨当随时代”的创作真谛!

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欧阳建华

2025年5月2日书于北京

《回春图》192x96cm

《雪山行》192x96cm

《春潮图》192x96cm

《盘古珍稀》192x96cm

《西湖公园一角》192x96cm

《山魂》138x68cm

《烂秋》138x68cm

《同在阳光下,岂能一线天》168x68cm

《山韵泉声》182x96cm

《风韵天然得心源》138x68cm

《秋韵图》138x68cm

《激流勇进》68x138cm

《泰山晨韵》138x68cm

《刺破青山》138x68cm

《青山永驻》138x68cm

《观海听涛》138x68cm

《历史潮流》192x92cm

《利剑》192x96cm

《荷塘掠影》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