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覃岩峰 通讯员 钱思琪
在楼栋门前的空地、小区花园的石凳边、社区党群的活动室、居民家的客厅里,经常可以看到网格长与居民围坐一圈的场景,家长里短、邻里摩擦、公共难题被自然摊开讨论。这小小的“楼院议事会”,摒弃了会议室的距离感,在拉家常的烟火气中,成功化解了多起矛盾纠纷,让“陌邻”悄然变“睦邻”,这是商都路办事处解决民生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以前觉得小区的事,反映上去也不知道有没有人管。现在坐在小板凳上就能当面提,网格长们认真听,还记在本子上。”住在康平社区的王阿姨深有感触。她前些天在议事会上提出楼下垃圾桶位置不合理、气味扰民的问题,没想到第二天,网格长就带着物业来重新选址,问题很快解决了。
居民口中的“网格长”,正是商都路办事处织密“小网格”的关键一环。商都路办事处把辖区科学划分为一个个责任明确的网格,网格长和微网格长们每天对所辖区域开展巡查走访。他们人手一份儿“随手记”,大事小情了然于心。居民楼道的灯不亮了、邻里间有了小摩擦、独居老人需要送药……网格员的身影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小事现场办结,复杂问题迅速通过“郑好拍”进行上报,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微网格长王春莲说得好:“我们是社区的‘流动探头’和‘服务前哨’,居民安心,我们心里才踏实。”
这种“板凳上听民声、网格里解难题”的模式,实现了从被动应对问题向主动发现、源头化解的转变。“小网格”像一张细密的网,兜住了社区里千头万绪的民生需求,让居民反映的问题有人办、快速办、能办好。而在线上,商都路办事处依托12345政务服务热线,开启了基层治理的另一扇大门。
自热线归并至市网格化平台以来,每天可以接收到居民反馈的大量问题,接件员会按照属地原则和问题种属,即刻对接所辖社区和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前往核实,高效处置。8月初,有群众通过热线反映自己小区绿地和公共区域因无人打理被部分居民用于种菜或堆放杂物,五州汇富社区工作人员接件后当即联系物业工作人员协同清理,并对“种植者”进行劝导,为了小区公共卫生环境的“持久美”,社区工作人员开始引导居民借助网格微信群进行监督公开,网格长沟通劝导,物业及时清理反馈,形成整治闭环,目前已把3处脏乱差的“小菜园”改造成居民赏心悦目的“共享花园”。
此外,根据平台每月事件量分析出的“小微事件高频上报,重复投诉率高”等问题,办事处整合市场监管、城管等高频上报事件涉及的处置部门履职清单及咨询电话,通过社区公告栏、微信矩阵、业主微信群进行公开,畅通问题直接反馈渠道,确保群众“投诉有门、问询有路”,进一步提升了热线服务前置化水平。
治理的根基在基层,活力也在基层。通过“网格+热线”双治理的模式,着力解决居民牵挂的急难愁盼,让“最后一米”的服务更暖、治理更有效,真正把“民生清单”变成居民的“幸福账单”。

郑州日报
郑州日报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