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开工建厂,今年6月正式投产。”进入8月,投产不久的威博达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产销两旺,上汽集团郑州工厂是其主要客户。
“我在上海读大学,毕业后留沪创业,多年从事汽车配件生产,主要为上汽提供配套。”企业负责人贾建辉之所以选择在新郑市薛店镇拿地建厂,一方面是自己年近半百,思乡心切;另一方面是此地临近上汽郑州工厂,新郑市交通便利。说干就干,新厂刷新了新郑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速度。
“竞争越来越激烈,只要找准定位,跟着市场变,就是不变应万变。”威博达主打配件与模具两个产品系列,竞争激烈时,生产转型需要更多模具;行业产销两旺时,就转产配件。
威博达只是新郑汽配产业近年引进项目的缩影。郑州地区汽车产量去年突破110万辆,但配套本地化率低于国内其他地区。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加快汽配产业发展?新郑确立“融入大郑州,建设新故里”发展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汽配产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已涉足零部件到模具、客车到轿车、售前到售后多个细分领域,形成规上企业拿地建厂、中小企业入园培育、作坊门店打基础的梯队发展格局。
新郑华南城是省会周边最大汽配市场。聚集了大量“前店后厂”的作坊式企业,其中部分企业需要扩大规模。为培育企业成长壮大,新郑在附近孟庄镇引资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为企业就地“长大”提供空间。产业园不仅交通便利,环境优越,还为企业提供金融、人才、技术、市场等专业化服务。
在华南城办厂的冯先生夫妇来自浙江,他们经营的气动配件可用于汽车等多个领域,20多年来,从一个货架起步,到如今产品上千种。“正在附近产业园看厂房,计划明年入驻新厂。”几天前,冯先生到位于孟庄镇佳海智造产业园,打算购置一座三层带院厂房。
南边的和庄镇,一家生产汽车座椅发泡、面套及头枕的企业主要供应比亚迪。“发泡产品体积大,运输成本高,为降低成本,只能就近生产。”企业负责人介绍,他们租用现有厂房,仅用3个月便完成选址、设备安装和投产,刷新新郑企业建厂最短用时纪录。目前拥有2条生产线,年产汽车座椅30万套。
郑州宇通也是新郑企业的服务对象。和庄镇的定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为宇通客车生产车体,凭借成熟工艺和严格品控,其产品占据宇通车体90%的配套份额。
建设产业园的同时,新郑还盘活闲置厂房,吸引企业“拎包入住”,并筹建从旧车回收到车用钢材生产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力求汽配产业布局集约高效有序。
在汽车售后领域,2023年从许昌迁入新郑的江陵动力已从郑州走向世界。企业凭借过硬的质量和多年积累的信誉做到行业领先。“主要产品为用于售后服务的发动机,产品分布于全国20多万家汽修门店,正向‘一带一路’国家扩大出口。”企业负责人说,其发动机产品包括微车、轿车等400多种型号,服务品牌包括丰田、现代、大众等,累计产量超800万台。
今年8月新郑市科工信局编制的汽配产业调研报告与产业图谱显示,新郑汽配产业目前有规上企业14家,拥有已建成和在建智能制造产业园6个,谋划产业园2个,计划招商入驻上百家包括汽配企业在内的智能制造企业。
本报记者 张立 通讯员 王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