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招商基金旗下明星产品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人事变动,在资本市场激起千层浪。7月22日,招商基金发布公告,增聘陆文凯为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基金经理,与翟相栋共同管理。看似常规的人事调整,却引发投资者对基金未来走向的深深担忧,更折射出招商基金内部管理和投研团队稳定性的潜在问题。
明星基金经理的“神话”与增聘疑云
翟相栋,这位在公募基金行业迅速崛起的明星基金经理,自2022年4月接手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后,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业绩。据天天基金网数据,截至7月21日,其管理的招商优势企业混合A任期3年又85天回报率达117.90%;招商优势企业混合C自2023年1月接管以来,任期2年又174天回报率为70.70%。不仅如此,在短期业绩上,该基金今年以来表现依旧强劲,A类、C类份额净值增长率分别为20.19%、19.80%,在4500余只同类基金中跻身前20%。
在翟相栋的管理下,招商优势企业混合从一只规模不足4000万元、濒临清盘的“迷你基”,一路飙升至2024年末规模突破百亿元,成为招商基金权益产品线的明星产品,机构持有占比一度高达69% ,彰显了市场对其投资能力的高度认可。
然而,就在基金业绩蒸蒸日上之时,招商基金突然宣布增聘陆文凯共同管理,这一举措让众多投资者措手不及。招商基金在公告中解释称,增聘是为了“进一步优化基金管理框架,提升基金运作的专业性和竞争力,以更好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但这一解释难以消除投资者的疑虑,毕竟在现有基金经理业绩如此出色的情况下,贸然增聘新的基金经理,难免让人质疑其背后的真实意图。
投资风格差异引发业绩隐忧
除了增聘的必要性存疑,两位基金经理截然不同的投资风格也让投资者忧心忡忡。翟相栋秉持“高赔率配置策略”,擅长自上而下挖掘由预期和业绩驱动的成长行业,同时自下而上筛选高成长潜力企业,在TMT、军工等高成长赛道的布局上展现出敏锐的洞察力,其在港股互联网龙头低位加仓、高位减持的操作更是体现了灵活的交易能力。
而新增聘的陆文凯则以“均值回归思维”为核心,基于成长股周期波动特征,倾向于在周期与估值底部布局,行业个股配置更趋均衡分散。从陆文凯目前在管规模最大的代表作招商产业精选来看,其二季度前十大重仓股涵盖了房地产、餐饮、服装、软件等多个行业,与翟相栋的持仓风格差异明显。
投资风格的差异意味着投资决策过程中可能出现分歧。在实际操作中,不同的投资逻辑或许会导致对行业、个股的选择产生冲突,进而影响投资决策的效率。投资者担心,原本清晰高效的投资策略,可能会因为两位基金经理的协同管理变得复杂混乱,甚至破坏基金现有的良好业绩表现。有投资者直言:“两种不同风格的投资理念碰撞,很可能产生负面效果,让原本顺畅的投资节奏陷入困境。”
翟相栋去留成谜,基金稳定性受挑战
市场对于此次增聘的另一个关注点,是近期流传的“翟相栋即将离任”的传闻。尽管招商基金尚未对此作出明确回应,但从行业惯例来看,在核心基金经理可能离任前,增聘新基金经理进行“过渡安排”并不少见。尤其是对于像招商优势企业混合这样业绩突出、投资者关注度高的产品,提前引入新管理人有助于缓冲人事变动对基金净值的冲击。
若翟相栋真的离任,对于招商优势企业混合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尽管陆文凯拥有多年权益投资经验,现任招商基金投资管理四部资深专业副总监,但要完全复制翟相栋的成功并非易事。过去三年,招商优势企业混合的业绩高度依赖翟相栋独特的投资策略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新的管理团队能否延续辉煌,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此外,招商基金近一年来频繁的人事变动,也让投资者对其投研团队的稳定性产生了严重质疑。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近一年,招商基金新聘基金经理数量达22人,远超行业平均的4.31人;同期离任基金经理5人,同样高于行业平均的2.57人。频繁的人员进进出出,已经对部分基金业绩的稳定性造成了影响。数据显示,截至7月21日,招商基金旗下偏股型基金近5年平均回报率为 - 1.33%,跑输同期同类基金1.17%的平均水平,在125家可比基金公司中仅排名第62位,处于中等水平。旗下171只混合型基金近6月、近1年平均回报率分别为9.03%、15.96%,均低于同类基金9.59%、19.46%的平均业绩。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招商优势企业混合作为招商基金为数不多的“绩优担当”,其管理团队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格外牵动投资者的心。投资者担心,此次人事变动或许只是招商基金内部动荡的冰山一角,未来基金的业绩表现充满了不确定性。
投资者何去何从?
面对招商优势企业混合的人事变动和业绩不确定性,投资者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继续持有,担心基金业绩因管理团队的变动而下滑;赎回离场,又舍不得放弃这只曾经带来丰厚回报的优质基金。
对于投资者来说,在做出决策之前,需要密切关注基金后续的运作情况。包括两位基金经理在投资决策上如何协同,持仓结构是否会发生重大变化,以及基金业绩是否能保持稳定等。同时,也可以考虑分散投资,降低单一基金带来的风险。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招商基金此次事件也给整个基金行业敲响了警钟。基金公司在进行人事调整时,不仅要从内部管理和战略布局出发,更要充分考虑投资者的利益和感受,及时、透明地沟通相关信息,以维护市场信心和自身品牌形象。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稳定的投研团队和良好的业绩表现,才是吸引和留住投资者的关键所在。
目前,市场仍在密切关注翟相栋的去留以及招商优势企业混合未来的管理走向。招商基金如何化解此次人事变动引发的信任危机,重拾投资者信心,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