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上午,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特护部活动室里洋溢着温暖与欢乐。由院社工科“拾光者”社工秉持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开门办院”理念策划的脑瘫儿童多元艺术互动志愿服务活动第五期顺利开展。河南省建筑职业学院学生志愿者、福利院寄养家庭儿童志愿者与福利院特护部中重度脑瘫儿童相聚一堂,通过绘本共读、集体壁画创作等环节,开启了一场充满爱与艺术的暖心之旅。

精心筹备:用专业与温度筑牢活动根基

活动前三天,“拾光者”社工团队便与福利院康复师深入沟通,根据脑瘫儿童的肢体功能状态(如手部抓握能力、坐立时长),将集体壁画创作形式确定为大尺寸画纸平铺桌面,并精选了画面简单、色彩鲜明的绘本。

为确保志愿服务质量,活动特别开展分组培训:大学生志愿者重点学习脑瘫儿童护理技巧,如协助坐姿调整、握笔辅助方法,并通过情景模拟掌握情绪安抚话术;寄养儿童志愿者则通过“角色互换”体验,亲身感受特殊群体的需求,学习近距离平视、缓慢清晰说话等沟通技巧。

物资准备上,既考虑艺术创作需求(如便于抓握的粗三角蜡笔、安全海绵印章),也配备儿童专用消毒湿巾、急救箱等防护用品,更贴心准备卡通贴纸作为鼓励孩子们的小奖励。

暖心互动:艺术与陪伴点亮奇幻世界

活动在轻快的《幸福拍手歌》中拉开帷幕。大学生志愿者小心翼翼地抱扶脑瘫儿童入座,寄养儿童主动寻找结对伙伴,一场跨越群体的温暖联结就此开始。

绘本共读环节化身“故事小火车”。寄养儿童手持带汉字标注的低龄绘本,坐在伙伴身边逐行点读:“小兔子抱着胡萝卜,蹦蹦跳跳回家啦!”大学生志愿者适时抛出简单提问:“宝宝看到小兔子的耳朵了吗?是什么颜色呀?”当脑瘫儿童用手指触碰画面或发出“汪~”的拟声词时,寄养儿童立刻送上卡通贴纸,眼中满是欣喜。最后,1-2组伙伴勇敢分享“最喜爱的故事片段”,尽管表达略显笨拙,但现场响起的掌声却格外热烈。

在“我们的奇幻世界”集体壁画创作环节,大学生志愿者用剪纸剪出太阳、云朵等基础形状,引导孩子们用蜡笔填充色彩。对于肢体功能较弱的孩子,志愿者用手掌覆盖其手部辅助绘画,留下一个个稚嫩的花朵,并用生动语言描述画面:“这个黄色是小鸭子的家,旁边还有绿色的小草呢!”轻柔的《卡农》背景音乐中,红蓝黄三原色在画纸上交织,渐渐勾勒出孩子们心中的奇幻天地。

温情收官:跨越障碍的双向成长

活动尾声,集体壁画被孩子们展示在手中,贴纸标注着每位儿童的创作区域。“你画的蓝色大海好漂亮!”“这个红色爱心是我和姐姐一起画的!”志愿者的真诚赞美让脑瘫孩子们露出灿烂笑容。在《虫儿飞》的舒缓旋律中,志愿者们为孩子们送上卡通贴纸,轻轻拥抱或击掌约定,定格下一个个温暖瞬间。合影时,大学生托举着脑瘫儿童的手臂摆出“爱心”手势,镜头里的每一张面孔都闪耀着爱与希望。

爱与成长:让温暖照进更多角落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艺术互动,更是一次跨群体的融合成长。大学生志愿者熟练掌握了辅助握笔、体位调整等护理技巧,寄养儿童表示“不再害怕与特殊儿童交流”,并能复述“慢慢说话、多等一会儿”等沟通要点。

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社工科负责人表示,“拾光者”社工团队将继续秉持“开门办院”理念,以志愿服务为桥梁,以时光作为拾光者的子项目,推动更多社会力量关注脑瘫儿童群体。这场充满艺术与温情的活动,不仅为脑瘫儿童打开了感知世界的新窗口,更让志愿者们在付出中收获了“理解与责任”的成长课。正如一位大学生志愿者所说:“当看到孩子们用蜡笔画出第一个图案时,我突然明白,爱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彼此照亮的过程。”

未来,福利院将持续开展多元互动项目,让“闲暇时光,温暖陪伴”的理念照进更多角落,用爱编织起特殊儿童与社会之间的温暖纽带。

来源:郑州市儿童福利院

通讯员:张晓红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