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新能源车最高补2万、老房子装电梯能提公积金、坐热气球俯瞰郑州......这些令人心动的消费场景即将在我省成为现实。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河南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围绕消费能力提升、产品消费扩大、服务消费提质、文旅消费繁荣等8大领域部署26项“硬核”举措,将全面激活中原消费市场。

就业增收“组合拳”托起消费底气

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消费才有持续动力。《方案》将稳就业作为扩消费的首要任务,明确提出,要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岗位挖潜扩容,建立常态化岗位挖潜扩容调度机制。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加大基层服务项目开发力度,深化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131”服务。开展“春风行动”“春暖农民工”等专项服务活动,持续开展“豫见”系列活动。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将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数字经济等作为重点培训领域。2025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0万人次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取证)65万人以上。

收入增长方面,我省明确,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与经济增长、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相适应,2025年最低工资标准增幅不低于5%。探索建立行业工资指导线制度、技能人才起点工资制度,结合“新八级工”制度构建与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强化省管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财会信息质量监管,加大对财务“洗澡”、虚增收入、数据“注水”等财务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扎实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深入开展欠薪问题治理。

减轻消费负担方面,制定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和管理规范。开展儿科服务年行动,建设儿童友好医院,2025年实现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儿科服务全覆盖。提高部分学生资助补助标准,2025年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提高到每生每年2300元。延续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政策。

社会保障方面,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持续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将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生育保险范围。

以旧换新“大礼包”引燃消费热点

针对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我省推出综合补贴政策:2025年报废符合条件的旧乘用车并购买新能源乘用车最高补贴2万元、燃油乘用车最高补贴1.5万元,转让旧车并购买新能源乘用车最高补贴1.5万元、燃油乘用车最高补贴1.3万元。家电以旧换新范围增加微波炉、净水器、洗碗机、电饭煲等4类家电,最高补贴2000元。

购买智能马桶、手机等数码产品可享15%补贴,每房适老化改造补贴上限达1.2万元。交售报废老旧电动自行车并换购合格新车的,最高补贴500元。2025年力争完成汽车报废和置换更新50万辆左右、家电产品以旧换新800万台以上。

买房政策利好多。《方案》提到,我省要因城施策出台更多增量政策,因地制宜开展住房促销活动,加大购房优惠支持力度。扩大住房公积金使用范围,支持缴存人提取公积金用于支付房租和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自住住房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的个人分摊部分,支持缴存人在提取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的同时申请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合理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上限,对多子女家庭、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等可提高20%的贷款额度。

此外,通过完善充换电网络、创新汽车消费场景、扩大二手车流通便利化等举措,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2025年新建公共充电桩2万个以上,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车位增加15%以上。

银发经济“小幸福”勾勒温暖画面

托稳“一老一小”的幸福,《方案》提出,2025年力争每个县(市、区)建成1家以上普惠性托育机构,全省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6个。至年底,提升100家县级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实现1000个以上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成1000个村级标准化养老服务站点。高标准设计建设住宅小区养老服务用房,支持各地积极探索多层建筑加装电梯。推动居家适老化改造,2025年完成6.4万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新建5000张家庭养老床位。完善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布局,逐步扩大老年助餐服务覆盖面。

在家政、餐饮等生活服务方面,启动“职等你来”家政招聘专项行动,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打造“豫鉴美食”餐饮品牌,推动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全覆盖,按照“15分钟、5—10分钟”两级社区生活圈标准,配齐购物、餐饮、家政、维修等社区居民服务设施,持续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节”活动。

文旅体“新玩法”解锁消费密码

文旅消费领域亮点纷呈:我省将组织“四季河南”主题活动,打造“跟着微短剧去旅游”“跟着赛事去旅行”新风尚,带动商贸、餐饮、体育等消费业态集聚集约发展。培育“演出经济”新引擎,适当放宽大型营业性演出可售(发)票数量限制。优化营业性演出审批流程,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景区、文博场所开放时间,打造“博物馆奇妙游”等特色主题项目。

体育消费方面,举办“三山同登”登山大会等品牌赛事,建设不少于150个满足全龄段人群需求的多功能运动场,推动129个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入境消费方面,支持郑州、洛阳市对标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标志性都市商圈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消费目的地。简化外汇业务办理流程,提高境外旅客在豫支付便利化水平。加强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宣传,引导更多符合条件的商店申请成为离境退税商店。

数字智能“黑科技”引领消费未来

围绕做强数字消费,《方案》提出,实施数字消费提升行动,培育一批电商特色品牌和直播电商基地,构建智慧商圈、智慧街区、智慧门店等消费新场景,加快无人零售店、自提柜、云柜等新业态布局。办好“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数商兴农庆丰收”等活动,谋划开展“626中国服装品牌直播季”及重要节假日网上促消费活动,举办“数商兴农进河南”活动。

围绕做大智能消费,启动实施一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加强智能驾驶、智能穿戴、车联网、车路协同等相关技术和关键部件研发,有序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推动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围绕发展低空消费,支持郑州市申报国家民用无人机驾驶航空试验区。打造郑州市低空旅游特色产品体系,规划“空中瞰中原,水上观郑州”主题线路,开发15分钟直升机观光、1小时热气球巡游等“直升机短途体验+低空深度游览”特色组合产品,力争2025年开通“如意湖—会展中心”空中游览航线。

此外,通过建设县域商业体系、完善农村物流网络,推动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下乡,进一步激活农村消费潜力。

品质升级赋能消费新升级

消费不仅要“规模扩张”,更要做到“品质升级”。《方案》提出,要做优品牌消费,完善“美豫名品”培育认定办法,打造一批国内、国际知名的河南品牌,2025年新增“美豫名品”公共品牌授权企业100家左右。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行动,开展“豫农优品”天下行活动。新培育一批河南老字号、中华老字号,持续开展老字号嘉年华、河南老字号中华行活动。

创新消费载体。积极引进大型商业综合体,打造品牌消费地标和一批品牌消费集聚区。积极发展首发经济,探索建设首发经济集聚区,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首发平台,利用省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在豫开设中国(内地)首店、中部首店、河南首店给予最高200万元资金支持。大力发展夜间消费,打造多业态融合发展的夜经济场景,每年认定4个省级夜经济集聚区,省财政给予每个集聚区所在县(市、区)500万元奖励。

推进扩大开放。推动郑州、洛阳、南阳等市发挥自身优势、立足产业特色、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建设内外贸一体化城市。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有序扩大开放,支持郑州市申报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放心消费“软环境”护航美好生活

为构建放心消费生态,我省将深入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大力发展放心消费商店、网店、直播间、餐饮店、工厂等基础单元及放心消费市场、商圈、景区等集聚区。探索异地异店无理由退换货,提升线下无理由退货覆盖面和兑现率。聚焦掺杂掺假、以次充好、偷工减料、虚假广告、“霸王条款”及“幽灵”外卖等消费领域痛点问题,持续加大执法办案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售卖假冒伪劣产品行为。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鼓励基层工会统筹使用工会经费,在现行节日慰问品发放标准以外,可结合实际按每年每人不超过500元的标准发放工会消费券,用于购买日用消费品和文化旅游产品等。

加强景区、商圈、交通枢纽等消费集聚、人流密集场所公共厕所建设,结合实际按适宜比例设置男女厕位,扩大女厕位规模,加强无障碍厕位和家庭卫生间建设。

(正观新闻记者 袁帅 董艳竹)


编辑:宋雨馨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