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新闻记者 谢鹏飞 通讯员 白煊 王燕


5月6日晚,众多居民、企业职工应上街区中心路街道颐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之邀,光临了一场母亲节的月下晚宴。快来看看,他们给天天把“什么都不缺”挂在嘴边的妈妈都送了啥?

落笔三行,言短情长

忙碌的生活中,人们被孩子、报表和账单填满了日子,那些想对母亲说的话,总被“等忙完这阵子”的念头搁置,化为手机里未拨通的电话和聊天框里删删改改的文字……但爱需要表达,感恩更不应该等待。在这个属于母亲的五月,颐苑社区发起了“给母亲的三行情诗”征文活动,呼吁大家用最传统的手写信笺,向母亲投递出那些关于感谢、思念与成长的真心话,无需华丽的辞藻,只需真诚地表达。

“菜园里长着一株玫瑰,大我二十四岁,生活和我偷走了她的养分。”“母爱从不是传说,是血脉的融合,是年年岁岁谱成的盛歌。”众人执笔伏案,伴着沙沙作响,信纸承载着那些平日里说不出口的惦念与牵挂,跨越心海,抵达母亲的掌间。

现场有这样一对特别的“母女”,她们是唯一一对以婆媳身份参与活动的家庭。儿媳杨杨表示:婆婆待远嫁的自己如亲生女儿,婆婆这位“后勤部长”当得好,夫妻俩和孩子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干事业、搞学习,眼前人既是婆婆,更是妈妈!面对儿媳的突然“表白”,婆婆杨现云略显局促的脸上难掩笑意,大家为这份深厚的婆媳情赞叹动容之时,也纷纷将自己的“情书”投进了“时光邮局”,看着妈妈们温柔地展开信笺,脸上或微笑,或惊喜,甚至悄悄红了眼眶……千万句未说出口的谢谢,此时在笔尖长成星光,落进了母亲的白发山河。

活动特邀嘉宾昱苏老师感叹道:“书信或许早已不是日常沟通的方式,但笔墨落纸的温度,字句斟酌的诚意,恰是数字时代稀缺的仪式感!”

珠贝生花 熠熠芳华

珍珠是五月写给母亲的第二封情诗,它不灼热、不凛冽,正如“她”用了半生光阴,把柴米油盐的粗糙,酿成孩子衣领上永远熨帖的温度。

到了备受期待的“最亮的珍珠送妈妈”手工环节,参与者们将现场“开蚌寻珠”,亲手为母亲制作一枚珍珠饰品。只见大家手握撬刀,小心翼翼先沿着河蚌壳边缘切出一条缝隙,再将刀刃沿缝插入,在蚌壳的内壁划动数下后,迅速用力割断闭壳肌,“咔哒”!半透明的蚌肉应声而出,色彩各异的珍珠若隐若现,有的紫若晚霞,有的白如凝脂,还有的粉红里透着浅黄。

“原来贝壳里住着彩虹呀!”小朋友们发出惊呼。

跟随老师的讲解,众人很快学会了如何依据珍珠的外形、颜色、圆润度及尺寸等进行分级挑选,“馒头形”的适合镶嵌戒指,正圆形的制成项坠极佳,彩色的做成胸针最美……瞧,大家俨然都成了入门级的“珠宝鉴定师”。

选好了心仪的珍珠,“手艺人”就撸袖忙乎起来了,清洗、打磨、钻孔、涂胶,插入底托.....你粘戒指、我做手串,心意并不重样,不多会儿,成品一一亮相,虽是5分的技艺,却有10分的诚意。

“闺女说,这是给我这个‘中年少女’颁发的特别勋章!”白露自豪地展示着女儿独自制作完成的珍珠贝壳戒。

当8岁的儿子略显笨拙地为母亲戴上一枚粉白色的项坠时,妈妈与他亲热相拥并深情回应:“孩子,你就是我最珍贵的礼物!”

“我们总是和好友高谈阔论,习惯与恋人互诉衷肠,唯独面对母亲时就变得不善言辞,羞于表达爱意和感激。”这一场夏日之约,不仅唤醒了孩子们沉睡在心底的羞涩基因,更是在城市的钢筋丛林中,撒下了温情脉脉的种子。颐苑社区负责人说,接下来将继续开展多元活动,让母亲重拾内心的宁静,收获实用的智慧,同时也让美好在这里持续发生。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