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件中,提出了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大议题,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论述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等六个方面,高度凝练了教育家和优秀教师群体的高尚精神品质,系统阐述了建设什么样教师队伍、如何建设教师队伍,是对新时代建设一支什么样的教师队伍的最新回答。

冯静:凡是给予孩子生命温暖的人,才是优秀的教育者

——弘扬教育家精神 争做新时代“工匠”系列专题一

时代楷模张玉滚校长用“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最美教师郭文艳园长“点燃了乡村教育的希望之火”。而她用28年从教经历,15年的园长经历,实现了“从‘零’到1+8+X”的跨越。

作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争做新时代“工匠”的第一期,让我们怀揣着期待和敬仰之情走进我们心中的“教育家”——冯静园长!

她,二十八载从教史

如昼夜汹涌奔腾的河流

不断地奋进,追寻,挑战

在艰苦困难的日子里

坚守最初的梦想

在串流不息的日子里

潜心钻研成长

在充满挑战的日子里

不忘远方广阔的海洋

她集专业、智慧、优雅、善良于一身,拥有12年幼小初学段教育经历。19岁参加工作,8年教师,20年(校)园长经历,她的经历和成长速度本身也是一种奇迹,令人望而兴叹。

她勇于攀登,不断突破,翻越了一座座教育高峰。28载从教路,她用坚守、执着、智慧点亮了无数孩子的前程,拓宽了他们的生命宽度,积累了生命的厚度,为未来的精彩绽放打下坚实的基石。

01

从“零”到“有”

2010年,一纸调令,她赴惠济区实验幼儿园担任园长,当时,幼儿园百“事”待兴,是一个“建设中的工程”,全园师资只有她一人。

很多人认为她从中学到小学再到幼儿园是“倒退”,不明白冯静“为啥要往下走”。但因为心中的那份责任和坚守初心的信念,使她做好了为教育事业奋斗不止的准备。

园所初期

她用心工作并勇敢突破着,即使是从“零”开始。

刚开始,最先面临的是园所发展的问题:由于当时自收自支,所有的幼儿生活和日常用品开销需要她自己想办法,为了园所的正常运转,她用家里的积蓄垫资开园。

接着,是师资队伍年轻化的问题,面对一群刚走出象牙塔的幼师毕业生,中层管理经验匮乏,以及开园第一天的各种手足无措,她和老师们用各种办法给孩子们温暖的拥抱,甚至“满身挂孩子”,恨不得用自己的全部去关爱孩子,以此来缓解幼儿刚入园的焦虑情绪。

当身心俱疲时,她说是年轻的团队唤起了她的斗志,她和老师们时刻在一起,互相影响、彼此鼓励,齐心协力做了很多事,如打扫竣工后一片狼藉的园所,从细处一便便的钻研教育现场……

终于,“奇迹”出现了——这样一所毫无根基的幼儿园,短短3年爬坡过坎,成为了省级示范幼儿园。此时,外人眼里“特别有精气神儿”的团队,渐渐成型了。

02

从“有”到“育”

要培育什么样的生命个体?

家师幼是怎样看待生命的?

借助什么样的课程落地?

是她经常问自己的三个问题。

她喜欢研究和学习心理学,她认为生命教育就是珍惜生命、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教育是促进人的生命生长的实践,所以,她尤其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于是,结合学前教育相关纲领文件和惠济历史、幼儿园实际,她初步构建了“生命文化”的基本框架:即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开展主题体验生命课程、一日生活生命课程、户外体育生命课程、创客空间生命课程和多彩活动生命课程体系,践行生命教育,将文化理念渗透在幼儿园各个角落。

老师们都知道,

她喜欢陪孩子做武术操,

在雨中找蜗牛,

在沙池里建城堡,

一起看云一起听雨……

园里每一个生命课程的设置都来源于对幼儿一日生活的观察。

现如今,惠实幼随处可见各种生生不息的生命个体,小到桌边小景——果实种子、菠萝蜜果核,大到饲养角里的羊,都能使孩子们在观察、记录、照料中,感受生命向上的力量。

叶澜教授谈及教师职业时说“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

她坚信,将生命融入教育,将教育融入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诗意的存在,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珍贵,并以此见证生命的成长、美好与幸福,方是教育的真谛!

03

从“育生命美好”到“护生命之河”

黄河边,

我的家,

我是地道黄河娃

甘甜河水润心田,

伴着涛声我长大。

一桶河水半桶沙,

淘来泥沙耍泥巴。

她认为,培育惠济娃、黄河魂、中国情,黄河不正是最佳载体吗?

作为从小生活在黄河边的惠济娃,她一直希望孩子们的生命之根扎进脚下的这片大地,在黄河文化的潜移默化滋养下不断生长。

从2018年开始,以生命教育为依托   ,真正开始了黄河文化课程的探索.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政策的春风吹进了每个惠济人的心田。

听闻这个好消息,她备受鼓舞,与教师团队共同努力,完成了黄河文化课程的顶层设计,确定了知黄河、品黄河、护黄河、爱黄河的课程目标。她带领教师们追寻着教育的真谛,在孩子幼小心灵中埋下了爱家乡的种子,并致力于一起讲好关于家乡和生命大河的故事。每个幼小的孩子又何尝不是大河中一滴滴充满活力的水滴呢,需要在大家的关爱和照护下汇入大河,最终奔向成功的彼岸呢。

04

从“护生命之河”走向“爱的教育长河”

为推进惠济区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容辖区每个镇办、街道办优质公办园学位,2020年1月,惠济区实验幼儿园作为优质核心学校,率先踏上惠济区集团化办学探索之路。

集团化发展的过程困难重重,因区域内是没有可参照的蓝本,短时间内办几所分园,她既深感压力,又不断充电赋能。

时常静下来思考和谋划,凭借多年做园长的经验和虚心求教的心态,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她科学统筹、合理规划、稳步前进,不追求昙花一现、短期繁荣,将惠实幼教育集团发展定为:

“紧密、同质、互助、提质”

“和而不同 各美其美”

“紧密同质”、“共联赋能 提质增效”

“一园区一特色”

总园向分园进行干部、教师输出,组建核心管理和骨干教师队伍,课程、幼儿活动、教师发展、管理统一,物资联动,集团园内部良性竞争评比促内涵。

方向思路明确后,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行动,从2020年1月祥云园区建立始,截止2023年5月纪元园区开园,惠实幼教育集团一园八址的规模形成了,在园幼儿达3000余名。目前集团截止2023年底,经过全体师幼的不懈努力,祥云园区、英才园区、绿源园区、东风园区4个园区获得“郑州市示范性幼儿园”称号,清华园区、开元园区、纪元园区3个园区高标准通过区示范的验收,达到了各美其美的初级目标。

集团化发展的5年间,总园共外派干部、教师52名,她和老师们义无反顾的付出,构筑起每个园区发展的核心,铸就了当下惠实幼教育集团发展的一树繁花。

如今,八个园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成为惠济幼教的靓丽名片,黄河文化课程成为省内乃至国内的优秀课程案例。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她作为惠济区第一家公办园的“领头雁”,逐渐撑起了惠济学前教育的脊梁,她总说“给辖区适龄儿童舒适安全的教育环境是上级交给我的大事,所以再苦再累也值了”。

著名文学家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回首来时路,郁郁满芳华!从作为孩子们的“园长妈妈”那一天起,她就希望每个生命都被看见、被接纳、被肯定,去绽放无限的可能。就像惠济实幼,如生命般从无到有,尽管起初阳光、土壤都不充足,只能在黑暗中前行,但破土后就能长成茂盛的大树。未来的路依然漫长,她期待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儿童、每一位家长,都能够感受到有温度的教育,能够与园所携手共成长,遇到更好的自己!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行立教,以德立身。”为更全面的呈现惠实幼身边的师德榜样故事,接下来,我们将定期推送惠实幼“寻找我身边的教育家”师德专题系列活动,呈现在园所各岗位中坚守理想信念、有高尚道德情操、充满育人智慧、具有躬耕态度、心怀仁爱之心及颇具弘道追求的惠实幼人,一起感受身边榜样的力量,凝聚前行的强大动力,让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教育家精神”生根发芽!

 下期预告:

 下一期,会是我们身边的哪个“她”或“他”呢?敬请期待吧......

责编:张伟

图文:王文熙

编辑:孙雨彤

一审一校:王   倩

二审二校:邹凤梅

三审三校:冯   静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