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陶然 文/图)2月27日,郑州市2025年省市民生实事暨民政重点工作安排部署会召开,会议分析研判当下形势,研究安排2025年重点工作,旨在推动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 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

养老服务事关发展全局、百姓福祉,是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会上表示,年内将高质量办好省市民生实事:推进10家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实施20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提升50个村级示范性老年助餐服务站点;推动城市社区“银发顾问”全覆盖,“银发顾问点”增加至600个,“银发顾问员”达到700人。

高标准完成省市重点任务:提升6家县级特困供养机构保障水平;建成60个村级标准化养老服务站点;统筹建设20个城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大力推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以大带小”运营模式;创建25个城区助餐服务示范点;各区县(市)设立1个以上认知障碍照护示范点(含认知障碍照护中心或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专区)、1家以上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机构。

加强低收入人口认定 提高救助保障水平

2025年,郑州市将持续重视民生底线,强化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强化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加快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对于社会需要救助的人群,会上提出三点要求——

积极推进社会救助政策落实:全面加强低收入人口认定,各区县(市)要确保低保边缘人数达到低保人数的15%以上;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对平台推送的预警信息在规定时间内及时提供上门处置,实现处置率100%;加强临时救助工作,每人临时救助金额不能低于一个月的低保标准。

不断强化社会救助创新实践:提高救助保障水平,每月将低保、特困资金发放到群众手中;推进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实现社会救助事项“网上办”“掌上办”;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推动“物质+服务”救助模式。

全面提升社会救助质效:加强社会救助宣传培训,各区县(市)民政部门年内要组织不少于1次的覆盖面广的政策宣传活动,组织乡镇(街道)社会救助经办人员培训不少于2次;深入开展社会救助领域综合治理,确保低保相关工作人员和近亲属全部落实备案管理;全力以赴做好省市民生实事配合工作。

生活保障金提高至每人每月1180元

从儿童福利到慈善事业,会上,大家聚焦关爱服务,针对提升儿童福利水平,加快健全社会福利体系提出要求——

分层分类做好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从今年1月1日起,农村社会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保障金提高至每人每月1180元。全市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金按月足额发放到位,不断提升困境儿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扎实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以“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重点,做好精准帮扶、监护提质、安全防护等工作;全年开展以“绿城有爱”为品牌的关爱服务系列活动不少于100场次;全面实现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一人一档”规范化管理,有效提升农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能力。持续推进未成年人保护机构规范化建设和儿童福利工作队伍建设。实现全年全市2500余名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业务培训全覆盖。

在慈善事业促进工作中,郑州市将大力宣传慈善法,积极营造浓厚慈善氛围,全年全市开展慈善宣传活动不少于30场次;积极培育发展慈善组织,选树一批扶贫济困、赈灾救孤、扶老助残、助学助医等慈善品牌不少于30个;依法加强慈善组织的监督管理,切实维护慈善事业公信力,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 做大做强社会事务

关注各类便民利民的人生大事,不断深化殡葬改革,扎实推进婚俗改革,加快健全社会事务体系,才能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在婚姻方面,会上指出,要创新婚姻管理服务,打造便民惠民新标杆,不仅要严格依法办理婚姻登记,还要优化婚姻登记服务供给,积极探索“婚姻服务+”模式,同时持续推进婚俗改革,组织申报第三批全国和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区。

对于流浪乞讨救助,会议指出,要织密流浪乞讨救助网络,提升救助管理服务质量。要强化主动救助意识,积极开展“寒冬送温暖”和“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还要提升救助服务水平,为受助人员提供温暖、舒适的救助环境,最后要加强与公安、城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形成救助合力。

针对残疾人福利,会上表示,要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兜牢民生保障底线。不仅要加强精神卫生福利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社区康复服务能力,更要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加强精准管理,确保补贴资金每月发放到每一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手中。

对于殡葬,会议指出,要纵深开展专项行动,推动殡葬改革攻坚。围绕“逝、殡、葬、祭”四个环节,强化部门协同,建立完善殡葬领域规章制度,坚持利民惠民便民,完善殡葬设施,规范管理秩序,提升服务水平,把群众的难心事、伤心事办成放心事、暖心事。

2025年深入推进乡村著名行动

2023年,民政部部署开展“乡村著名行动”,要求利用3至5年时间集中实施,使乡村地名管理服务水平实现跃升,地名助力乡村振兴取得重大成效。

会上强调,按照省民政厅要求,根据郑州市实际,2025年,至少40%的乡镇要完成“乡村著名行动”基本建设目标。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