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好东西,啤酒更是好东西。从不喜欢到喜欢,我大约用了二十年时间。啤酒的滋味在我心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慢慢变成了夏日生活的一部分。
对于中国人来说,啤酒绝对属于舶来品,在我小时候的生活环境中并不常见。
那个时候大家聚在一起喝酒,绝大多数喝的是白酒,少数情况下喝点葡萄酒,啤酒被认为是公家人喝的酒,没什么喝头。这种思想在大人中流传,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孩子们。我大约到小学六年级,还认为啤酒很难喝,有泔水的味道。不知道这个说法是谁灌输给我的,总之有点根深蒂固。
第一次喝啤酒是在家里,父亲喊了不少同事过来聚会。按照过去农村酒场的规矩,大家喝的都是白酒。先是上四个凉菜,人多的话可以每样两份,八个盘子就把桌子摆得差不多了。然后就是喝酒打关,一人打一圈,打完了之后,就相互组合划拳,捉对厮杀。
听说早先的时候,酒是好东西,请人喝酒往往只有一两瓶酒。许多人都犯了酒瘾,到了酒场上划拳,专门想办法输,不为别的,就为了多喝两口酒。后来条件好了,酒管够了,喝酒就成了累赘,划拳时大家又拼命地赢。
那次由于来的都是区里的公家人,大家平日里都不缺酒,有人就提议说,今天不喝白酒了,喝啤酒吧。这可为难父亲了,家里只准备了白酒,没有啤酒啊,村里的小卖部也不一定有。好在还有几个人没到,就赶紧打电话过去,让他们从镇里带点啤酒过来。
整整一大箱啤酒来了,放到桌子边上,显得很有气势。由于没有啤酒杯,就换成小碗来喝,显得很有英雄气概。啤酒打开时,砰的一声,白沫肆意流出,看起来有些壮观。一群叔叔们开心地喝着,感觉很开心。
有人看到我,就拉我过去尝尝。由于有先入为主的思想,我总觉得啤酒有泔水味,实在不想品尝。可几个大人劝得厉害,我只好轻轻抿了一小口。有点发苦,同时也有一股强烈的碳酸味,虽然没有泔水味,可却是不怎么好喝。从此以后我就记住了这个感觉,别人再让我喝时,我就不喝了。
再喝啤酒,已经到了小学毕业了。即将离校的时候,我们想搞个小型的茶话会,大家都买点东西过来。有买瓜子的,有买花生的,还有买糖果的。不知道从谁那里开始,提议买一瓶啤酒过来。虽然大家都不爱喝啤酒,可觉得挺有意思的,同时买酒这个行为本身就有点叛逆性。在那个岁数,凡是带有叛逆性的行为都是有意思的,我也跟着几个男生一起买了啤酒。
到了晚上搞茶花会的时候,老师们竟然挺喜欢这些啤酒的,也许是他们也觉得终于把一届六年级学生要送走了,可以放松一下了。班主任老师很开心,提议同学们都少喝点,不能喝多,大家可以自由交流一下。
啤酒被一瓶一瓶地打开,倒进了同学们喝水的杯子,大家学着老师的样子相互碰杯,气氛一下子就到了高潮。这样也许就是酒的魅力,能够让所有人都放松快乐起来,这也许是后来人们常说的无酒不成席吧。
大家都在喝,我也跟着喝了,这次感觉就好多了,没有那么苦了,反而觉得有了一丝淡淡的香味。后面越喝还觉得越有意思,特别是仗着酒气和同学老师说话,感觉说得更加流利自如。好在老师总量控制,三个人一瓶,否则真的会有喝多的。
在酒精的催化和泡沫的辉映下,大家的感情被激发出来,有些同学回忆了这几年的学习生活,竟然开始哭了。这种情绪传染得很快,很快所有的女生都哭了,接着不少男生都哭了。我当时年级还小,可能还不太理解毕业的意义,所以没有哭。现在想来,好多人那次分别后,竟然至今再也没有见过。
初中三年,一直比较老实,没有怎么喝过啤酒。到了高二以后,班里成立了球队,总是踢比赛。由于大家过去都没基础,总是赢不了。后来终于赢了一场,结束后大家坐在一起聊天,谁也不想离开,总觉得这么散了不过瘾。不知道谁提了一句,咱们去喝酒吧。
这对于当时的高二学生来说是破天荒的,可由于人多,大家都不害怕了,都表示想去。我们就来到一个小饭店,叫做百林饺子馆,找了个三楼的包间坐下了。
当时觉得有点兴奋,几个毛头小子,竟然学着大人的样子下馆子点菜。菜点好后,发现这里的啤酒有点贵,比外面至少一瓶贵五毛。其中有个哥们比较有经验,他说这里可以带酒,咱们去外面买吧。于是我们几个人就去外面买酒,这时竟然发生了一件神奇的事情。当我们走进一家商店时,刚给人家老板说要十瓶啤酒,竟然发现我们班一个女生趴在柜台上写作业。
女生很吃惊,我们也很吃惊,停顿了几秒后,变成了哈哈大笑。女生笑着指我们几个,你们竟然敢出来喝酒啊。我们也笑她,你竟然在卖酒。我们邀请女同学一起去,她连忙摆手。若干年后,说起这个事情时,女同学还说,当时要是一起去也挺好的。
那天晚上我们一个人大概喝了两瓶酒,都有点晕了。大家天南地北地聊着,从各种奇闻异事开始,最终回到了谁喜欢谁这个永恒话题。这一个晚上下来,我觉得啤酒真有点好喝了。尤其是喝多了之后那种晕乎乎的感觉,觉得大家之间比亲兄弟还亲。
从此之后,球队一有比赛,我们就喝酒,无论踢得好坏,大家都喝得开心。一年多时间下来,我们几个人的关系发展得很快,大家真的像亲兄弟一样天天在一起。我们几个人学习成绩有好有差,脾气性格有内向有外向,可借助着足球和啤酒,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相互学习着很多东西。
若干年后,再想起了当年的这段经历,觉得从几个兄弟身上学到了很多。人的成熟和完善,真的离不开同辈群体的相互学习。
高中毕业后,我们在寒暑假的时候经常聚会,慢慢也有人提议喝白酒了,可啤酒依然唱主角。几个关系好的女同学也加入到了喝酒的队伍,大家喝起来的气氛更加热烈。每次聚会,总有几个人喝趴下,不然总会觉得不尽兴。
这个时候,真的觉得啤酒是个好东西。没有它,怎么表达同学情谊;没有它,怎么形成敞开心扉的欢乐氛围。
上大学后,我们也曾经有过在大学校园里买一瓶啤酒和一包花生米,坐在草坪里喝半天的经历。这个也比较有意思,准备改天专门写写。今天主要是回忆大学时代以前的喝啤酒经历,怀念一些自己和啤酒的最初相遇。
在北京工作后,饭局上大家喝啤酒不多,除非几个哥们撸串。于是我就总在家里一人喝点,尤其是夏天的时候。喝着喝着,我就会想起老家,想起同学,想起那些一起开怀畅饮的日子。——喜欢请关注

我依爱山仍恋N
闻舟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