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水

早晨在野地里拔了两根葱,感觉很特别。记得小时看《少林寺》,喜欢武术,好像少林武术中有一招式,就称为旱地拔葱,一直觉得奇怪,为什么不叫旱拔高粱,或地拔玉米呢?甚至以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而谓,岂不更为妥帖?只是梁山好汉发生在宋代,鲁达鲁提辖人物形象成型于明清《水浒传》之后,旱地拔柳而喻某一武术招式,显然有点晚后于唐,不合时宜,亦不符合该招式的武术特征,这种假设只好作罢。那么拔高粱,或拔玉米呢?岂不更形象生动呢?

没有拔过高粱或玉米,没有体验过那种感觉。但今天拔了这两根野葱之后,就觉得旱地拔葱,而喻少林某个武术招式最为妥帖,如华佗之五禽戏,一语而道破其中的玄机。葱没有玉米或高粱高,拔葱需要弯下腰,半蹲下,而且,葱又最嫩,稍微用力,就容易折断,需要顺时针或逆时针慢慢用力,才能连根拔起,特别是旱地里,根扎的更为结实的葱,更是这样。像我拔第一棵,由于不懂,猛一用劲,结果齐根断了。人说菜根香,葱根更香,结果呢,只是望着仍然留在地里面的葱根而兴叹。

既然存在尤为合理,特别是文化传统中的某一礼俗或某一趣称,都有其特定存在的文化内涵。王阳明:“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或许也有些道理罢,只是不太明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为唯物。但在数字业已成为生产资料的元宇宙时代,还能简单以唯物或唯心,去界定世界吗?

二 一块豆腐

无意在城乡接合部的农贸市场溜达,见一老太太对自己做的豆腐赞不绝口,大有王婆卖瓜之势:“~~真正的卤水豆腐,纯黄豆磨的~~。”

其实也是真正的卤水豆腐确实少了,但豆腐还有不是黄豆做的吗?让人怀疑。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现在早就已经习以为常,所以,这位老人敢这样讲话,自然有其道理。于是乎就购得一块,放在炖得正浓的羊肉里,颇有小时候的那种味道,让人心旷神怡。

记得小时候每年只做一次豆腐,大概是腊月二十三四,一大早就把头一天泡的黄豆,带着冰碴子放进石磨里,怎么也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吧,磨成乳白色的豆汁,再放到锅煮开。至于卤水怎么点,什么时候点,才能凝固成豆腐,因为记不清过去怎么做,自己更没有亲自做过,所以自己也不清楚,真想有一天亲自尝试一下,也许别有一番滋味。

一块豆腐,一根蛇豆,一根香菜,一碗羊汤,二两小酒,一下子让人醉回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童年了。所以,打酱油了二两,聊以自娱之:

养鱼屋檐下

悠然见藏獒

鹅獒同院戏

鸡鸭跃其间

豆腐有真意

少许更解馋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