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于10月24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文涛在介绍全会关于“十五五”时期开放工作部署时表示,要有效实施对外投资管理,健全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引导产供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我们既看GDP也看GNI,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

“也看GNI”,强调的是重视国民经济中居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关于GDP和GNI的区别和联系,今年1月国家统计局网站专门发表文章解读。文章提到,GDP与GNI的区别在于,衡量经济总量的角度有所不同。GDP是一个反映生产成果的概念,它从生产角度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只要是本国领土内从事生产活动创造的增加值,无论是由内资企业还是外商投资企业创造的,均应计入本国的GDP。GNI是一个反映收入总量的概念,它从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即在GDP的基础上,扣除外国在本国的投资和劳务收入,加上本国从国外获得的投资和劳务收入。

两者的区别意味着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在分析各国经济增长时,一般更关注GDP;在分析各国贫富差异程度时,一般更关注GNI或者人均GNI。在反映生产成果、衡量经济增长时更多使用GDP,在分析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时更多使用GNI。把GDP和GNI相提并论,就意味着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

上述提法至关重要,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无疑更科学更准确——既要关注宏观经济发展变化,即总量的提升;也要注重每个中国人的生活质量,即个体的成长。经济发展归根结底要让具体的人受益,个人和家庭的收入水平改善,每个中国人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无疑更能体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社会的公平。

“重视‘中国人经济’”的表述强调经济发展需兼顾经济总量增长与民生改善,体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展为了人民”的理念。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

“投资于人”能形成正向循环,其中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要重视民生领域的投资,加大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让老百姓能享受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这些举措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提升人力资本,开发人的潜能,提升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从个体角度,有机会获得更好的工作,拿到更高的收入,从而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改善民生和促进消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是相辅相成的。

稳步增加居民收入是激活消费引擎、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也是保障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和“中国人经济”必将并驾齐驱,实现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同步增长,持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

(原题为《既看GDP也看GNI,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来源 南方都市报)



编辑:周也琪
二审:王亚平
三审:王长善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