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
最近,广东深圳一位被网友称为“卷尺哥”的小哥火了。他是一位爱管身边小事的普通市民,总拿着卷尺在深圳街头量这量那,指出路面破损、盲道受阻等不合理、不科学之处,拍成视频发到网上。令人欣喜的是,这些视频发布后,相关问题大都获得了十分迅速的整改。
深圳“卷尺哥”丈量出的是问题,传递的却是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卷尺哥”所曝光的问题,很多城市也有。设计不合理的斜坡、被树枝挡住的路牌、有安全隐患的井盖……正是为了城市生活环境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他才无怨、无悔、无惧指出各种问题。
我们不妨从“卷尺哥”的行为,把话题扩展开来——如果下一步有更多城市拍客晒出各种不足,试问各地该如何应对?
曝光之后,被动应对,这是一种选择。因为“卷尺哥”的名人效应、舆论热度,已经让更多市民关注市政设施优化提升、便民利民的话题。可以看到,当前福州、温州等地已出现了不少拍客,他们正用手机不断给城市“看病”。当一地一域的“城市病”集中晒出,越晒越多,慢解决、不解决肯定不行,唯有直面问题、拿出办法才是正解。
结合实际,学习深圳,应当成为主动选项。对比“卷尺哥随手拍”和“深圳市秒整改”的良性互动,很多城市并不缺乏较真的“卷尺哥”,他们通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地方政府部门邮箱、城市调查问卷等渠道,同样在如实反映城市中的各种不合理、不科学之处;而各地要学习的,正是高效处理群众所反映问题的“深圳模式”“深圳速度”。
同样是路上小坑,两铲沥青就能填平,各地当学深圳事不过夜,少一些“小修小补也要大费周章”;同样是砍掉遮挡路牌的树枝,各地当学深圳多部门高效联动、快速反应,少一些“砍根树枝要跑几天盖章同意”;同样是市政服务“接诉即办”,各地当学深圳探索创新,以互联网为切入点主动挖掘民生问题线索,做到“未诉先办”……把不推诿、不拖延的高效作风立起来,不仅能够更好解决市政问题,还能提高社会各界对政府的信任度。
正能量“网红”具有驱动性,学习模仿“卷尺哥”的人多起来后,城市所收集到的问题将不只是市政问题,还有群众急难愁盼的其他问题。有的问题,无法像卷尺量地板这般一目了然,此时尤为需要各地强化调查研究,找出问题症结,掌握实际工作和群众需求的差距有多远,全力把工作做到点子上。
“卷尺哥”走红的画像,是人民对美好生活有着强烈需要的具象化。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离不开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对此明确指出:“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就此而言,“卷尺哥”量出的美好需要怎么去满足?看深圳,更看各地如何作为。
(原题为《既学“卷尺哥” 更学“秒整改”》作者 江涵 来源 广西日报)
编辑:周也琪
二审:王亚平
三审:王长善
iPhone版
Androi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