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郑州奇遇记系列报道

他把“功夫梦”照进现实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清晨迎着朝霞在体育场跑步、练功,中午客串司仪在婚礼上为新人送上祝福,夜幕低垂时携妻漫步,用口琴吹奏一曲《凡人歌》,刘小锋在郑州航空港区演绎着不一样的精彩。

少年的“功夫梦”照进现实

10月23日,宇航路河南省职工文体中心,47岁的刘小锋示范起了空手道动作,冲拳、逆拳、上勾拳、下勾拳……这样的动作练习他坚持了20多年,中年的他动作依然潇洒利落。

“放学回家就去割草,干活间隙来了兴头,就在山坡上翻跟头。”刘小锋是南阳镇平人,小时候活泼好动,自己没事还练习空翻,跟头一下就翻十几个,高中选择体育专业又练了两年的田径。

1998年,高中毕业后,一脸懵懂的刘小锋来到郑州打工,第一站就来到二七商圈的亚细亚五彩购物广场。在快餐厅,他打杂了一段时间,又跟着大厨练习刀功,有机会还去颠锅炒菜,给商户做大锅饭。休息的时候刘小锋不忘锻炼身体,经常在人民公园晨跑,在那里他被练武的人群所吸引,还主动上前请教招式。之后经热心“师兄”引荐,正式拜师开始系统训练,将年少“翻跟头”时的功夫梦想照进了现实。

苦练功夫保持“精气神”

“师父原来练散打,后来转攻空手道,我们先在公园里练习,后来才去了健身房。”转到专业的空手道道场后,刘小锋在师父陈军的指导下系统训练起来,中间他到北京帮厨时仍坚持自己练功,回郑后又立即找到师父延续训练。

陈军自幼练习传统武术,1987年至1991年曾连续获得全国冠亚军荣誉。1992年陈军东渡日本传播中国功夫,其间学会了空手道。回国以后,陈军创办了极真武学馆,并担任河南省极真空手道委员会主任,还被河南卫视聘为武林风裁判兼总教练。

刘小锋说,空手道是从中国的唐手发展而来,好多动作和中国功夫相通,只是比赛的规则有所不同,例如“拳不能打头,腿可以踢头”等,主要是以空手和赤足进行搏击格斗,利用手、脚、肘、膝的打击技术。

在练功的同时,刘小锋还坚持跑步健身,3年里程超过5千公里,他说这是一种生活态度,可以保持年轻人的身材和“精气神”,且“跑步也算是练功,跑完了拉伸踢腿,感觉自己很年轻,活力四射”。

坚持运动才能“拥有春天”

“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机会来了才能把握住。”妻子对刘小锋运动锻炼很支持,练舞蹈的女儿跟他练起了踢高腿,刘小锋认为自己不但拥有一副好的身体,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2014年以来,刘小锋带着女儿学习《老子》《庄子》《孟子》《列子》《论语》《大学》《中庸》等典籍,还走进学校、社区进行推广,建立读书会、微信群,开展网络直播与大家一起学习分享。

“世界上有20岁的朽木,也有80岁的常青树,人生是一种态度,包括练功、跑步和吹口琴。”他说,早上跑步练功打好身体基础,中午扮演司仪主持婚礼给人送去祝福,晚上和家人散步时吹奏一曲新歌,不但能够练习肺活量,更表达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虽然《凡人歌》中有词“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但他觉得每天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坚持练功、跑步保持年轻的朝气,可以让自己在将近50岁的年龄,还能从容把握一切,也有机会能够“拥有春天”。

郑州日报记者 汪永森 文/图


统筹:王绍禹
编辑:蔡胜文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