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下午,在河南省第二十八届环卫工人节即将到来之际,金水区东风渠生态文化公园内,一场专为“城市美容师”们打造的技能比武竞赛正在温暖上演。活动由金水区城市管理局主办,郑州金水市政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承办,旨在向全区环卫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并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展现新时代环卫队伍的精湛技艺与昂扬风采。
方寸之地见真章 一绳一结系匠心
下午2点,来自金水区各环卫作业单位的260余名一线工人代表齐聚一堂。现场,彩旗迎风招展,“向城市美容师致敬”“尊重环卫劳动,珍惜环卫成果”的横幅格外醒目,营造出热烈而温馨的浓厚氛围。
活动在紧张而有序的“环卫技能比武暨捆扎大扫把比赛”中正式拉开帷幕。这项看似基础的技能实则是衡量一名环卫工人专业素养与工作经验的重要标尺。

比赛现场,15组参赛选手严阵以待。随着裁判一声令下,选手们手法娴熟地抓起一把散乱的竹枝,先是快速“祛杂枝”,剔除掉过于细软或带有毛刺的不合格部分;接着是精心“理主干”,将长短不一的竹枝进行归类、对齐,确保扫把头成型后厚薄均匀、受力平衡;最后是关键“系绳结”,将坚韧的尼龙绳在特制的木制工具上绕圈、拉紧、打结,动作一气呵成。
“这活儿干了好几十年,手里有数。”一位来自丰庆路环卫班组的老工人王师傅一边忙活一边笑着说,“一把好扫把,杆子握着得趁手,扫把头得瓷实,扫地时才省力、耐用。我们比赛比的不仅是速度,更是扫把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这直接关系到工作的效率和成本。”
的确,在环卫工人的粗粝掌间,尼龙绳每一次有力的穿梭与勒紧,都凝聚着日积月累的实践经验。不到十分钟,一把把造型规整、捆扎结实的大扫把便陆续在选手们手中诞生,它们不仅是比赛作品,更是环卫工人匠心精神的具象体现。
金水区城管局环卫科负责人现场点评道:“可别小看这捆扎扫把的功夫。它是我们环卫作业标准化、精细化的一个缩影。通过这样的技能比武,希望能‘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有效激发工人们钻研业务、提升技能的热情,从而推动全区环卫作业整体水平的提升,让城市的‘面子’更加光洁靓丽。”
工装英姿赛风采 团队协作乐开怀
紧张的技能比武结束后,现场氛围瞬间切换至轻松欢快的频道。备受期待的趣味运动会接棒登场,“掷沙包进筐”、“赶球跑”和“推铁环”3个集趣味性、竞技性和怀旧情怀于一体的项目依次展开。
平日里手持扫帚、驾驶保洁车的环卫工人们,此刻化身全情投入的“运动员”。在“掷沙包进筐”赛场,选手们站在三米线外,全神贯注地瞄准投掷筐,彩色沙包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抛物线,每一次精准命中都引来围观同事的齐声喝彩。
“赶球跑”环节则更考验技巧与平衡。选手们需小心翼翼地控制皮球,使其平稳而快速地绕过设置的S形弯道。有人驾轻就熟,球随拍走,身形敏捷如风;也有人不慎让皮球“失控”跑远,引发一阵善意的欢笑,场面诙谐有趣。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推铁环”项目。这项承载着几代人童年记忆的传统游戏,在赛场上掀起了怀旧热潮。老一代的环卫工人对此倍感亲切,铁钩在手,推动铁环在青石板路上滚滚向前,发出清脆而连续的“琅琅”声响。这声音,与游园内金黄的银杏落叶、和煦的秋日阳光交织在一起,谱写成一首独特的金秋协奏曲。而对于一些年轻队员,推铁环则是个新挑战,铁环不时“趴窝”,他们在老同事的现场指点下现学现卖,体现了环卫队伍“传帮带”的优良传统。
这些运动项目不仅是对个人手眼协调和身体控制能力的考验,更是团队凝聚力的熔炉。各代表队成员之间互相加油鼓劲,分享技巧经验,失误时的安慰与成功时的击掌,无不彰显着这个大家庭般的温暖与团结。
城市因你而美丽 致敬平凡的伟大
活动现场,金水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动情地表示:“举办这个活动不仅是为了让工人们放松身心,更希望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广大市民能够近距离了解环卫工作的专业性与不易。从一把扫帚的捆扎,到一条街道的清扫,都蕴含着学问和匠心。环卫工人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奉献精神,是我们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底色,也是文明城市创建中最坚实的基石。”

夕阳西下,余晖为公园披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活动在欢声笑语中圆满落幕。对于这些常年与星辰为伴、与街巷为伍的“城市美容师”而言,这个下午是短暂的休憩,更是属于他们的高光时刻。他们用精湛的技艺和爽朗的笑容,赢得了最热烈的掌声与最崇高的敬意。这场融合了专业技能展示与文体娱乐的庆典,不仅丰富了环卫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在全社会有力地营造出尊重环卫工人、关心环卫事业、珍惜环卫成果的良好氛围。
记者 王翠 鲁慧 通讯员 贾宁 白云生 范骐麟 文/图
编辑:康迪
统筹:赵青
iPhone版
Androi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