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第20届埃德加·斯诺研讨会在郑州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由郑州大学主办,河南省中国国际友人研究院、郑州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大学东盟研究院联合承办。来自美国埃德加·斯诺纪念基金会、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前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北京联合大学、延安红星园国际文化中心等10余所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及代表参加研讨会,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音乐学院等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缅怀国际友人埃德加·斯诺的历史贡献,探讨其精神遗产在当代中美关系和国际交流中的现实价值。

郑州大学原副校长、历史学院院长、东盟研究院院长张倩红教授,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刘宝,前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执行会长刘昕生,埃德加·斯诺纪念基金会主席西德妮·沃德(Sidne Gail Ward),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王保东,堪萨斯代理市长瑞安娜·肖(Ryana Shaw),前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名誉会长何理良先后致辞。

(郑州大学原副校长、历史学院院长、东盟研究院院长张倩红教授)

张倩红教授对与会领导、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衷心的感谢,并简要介绍了郑州大学的历史沿革与学科发展情况。她指出,郑州大学已与52个国家和地区的270多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逐步形成了全面开放的国际化办学格局。值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以及埃德加·斯诺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此次埃德加·斯诺研讨会的召开具有厚重的历史分量与鲜明的时代意义。这既是对斯诺先生的缅怀,也是对相关研究的持续推动,更是深化跨文化理解,共建和平友谊的盛举。未来,郑州大学将继续发挥多学科交叉的优势,推动国际友人研究向好发展,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学术品牌。

(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刘宝)

刘宝副会长对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祝贺。她回顾了河南省对美地方交流历程,指出中美关系的根基在民间,斯诺精神正是中美民间友谊的生动写照。她提到,堪萨斯州是河南首个国际友好省州,近年来双方在农业、教育、文化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2023年,河南与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共建“中美大豆产品应用价值链创新中心”,成为中美地方合作的新范例。她表示,本次研讨会是弘扬斯诺精神、增进民心相通的重要行动,必将为中美关系注入新的正能量。

(前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执行会长刘昕生)

刘昕生大使在致辞中回顾了前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成立四十年来在传承国际友人精神、促进民间友好交流方面的工作成果。他指出,斯诺“追求真理、勇于沟通、增进理解”的精神,是当下处理中美关系的重要启示。郑州大学成立河南省中国国际友人研究院,为这一事业注入了新的学术动力。他呼吁,中美双方应继承老一辈友好人士“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以智慧和勇气共同推动构建平衡、协调、稳定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埃德加·斯诺纪念基金会主席西德妮·沃德)

西德妮·沃德主席在致辞中感谢中方长期以来对埃德加·斯诺纪念基金会的支持。她表示,能够与中美两国的老朋友、新伙伴再度相聚,意义非凡。基金会自1974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增进两国人民友谊与理解。她介绍,基金会此次代表团成员中包括政治家、艺术家及学者,他们将通过文化和教育交流,延续斯诺精神,推动两国民间友好交流。

(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王保东)

王保东总领事在致辞中肯定了斯诺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独特贡献。他指出,斯诺以客观真实的笔触展现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其作品《红星照耀中国》为世界了解中国打开了窗口。王保东强调,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八项规定精神的历史延续。中美关系历经风雨仍不断向前,双方应坚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期待新时代涌现更多像斯诺一样的民间友好使者,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促进世界和平与理解。

(堪萨斯代理市长瑞安娜·肖)

瑞安娜·肖代理市长在致辞中回顾了堪萨斯城与中国的交流历史。她表示,斯诺的故乡堪萨斯城与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不仅存在于政策层面,更体现在教育、艺术、社区等民间联系之中。她分享了自身的访华经历,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让她深受感动。她指出,民间交流是增进信任、理解与友谊的桥梁,城市间的合作为年轻一代提供了“从不同视角看世界”的契机。她呼吁继续传承斯诺的勇气与好奇心,推动教育、文旅、城市交流等领域的合作,以友谊共筑未来。

(前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名誉会长何理良)

何理良女士则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斯诺与中国革命的深厚渊源。她讲述了原国务院副总理黄华与斯诺夫妇交往的故事,认为他们的友谊见证了中美民间交往的历史延续。她指出,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与美国斯诺纪念基金会合作已逾40年,举办了19届研讨会,此次郑州大学承办的第20届会议为该传统注入了新的活力。她呼吁继续弘扬斯诺精神,共同推动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

致辞结束后,郑州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代表向沃德女士赠送斯诺油画像。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中,来自中美双方的专家学者围绕斯诺研究展开深入交流。

(西德妮·沃德主席作报告)

沃德主席以《永恒的桥梁:埃德加·斯诺纪念基金会的历史与传承》为题,回顾了基金会自1974年成立以来的历程。她介绍,基金会在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设立了斯诺资料档案馆,目前正在推进数字化建设,以便全球学者查阅研究。她还提到基金会长期支持的“斯诺访问学者计划”,为中美学者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她表示,基金会将继续推动中美文化与教育合作,吸引更多青年参与中美友谊事业。

(海伦·斯诺的侄子埃瑞克·福斯特作报告)

海伦·斯诺的亲属埃瑞克·福斯特以《斯诺夫妇在中国十年的重要成就》为题,系统梳理了斯诺1928年至1941年间的在华经历。他介绍,斯诺通过深入调查与实地采访,用真实报道揭示了中国人民的抗争历史。他与夫人海伦共同为世界了解中国做出突出贡献。斯诺不仅以记者身份记录中国革命,还推动建立工业合作社,帮助战时中国恢复生产,为中美友谊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京联合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梁怡教授作报告)

梁怡教授以《埃德加·斯诺及抗战中的国际友人》为题,回顾了斯诺及其著作《红星照耀中国》的影响。她指出,斯诺的报道吸引了包括伊莎白·柯鲁克在内的众多国际友人投身中国抗战事业,也影响了无数中国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她还提到约翰·拉贝等国际友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强调铭记他们的贡献是中国人民对和平与正义的坚守。

(张倩红教授作报告)

张倩红教授以《斯诺研究在中国》为题,对国内外学界的斯诺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她指出,国际学界的斯诺研究经历了从意识形态视角向多学科视野的转变,中国学界的斯诺研究也随着一系列纪念斯诺的机构建立和活动举办而逐渐走向专业化:研究成果不断丰富、扩展,大量一手史料得到发掘和利用,研究视角逐渐多元化,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对斯诺研究的国际意义认识不断加深。她提出,未来应不断拓宽斯诺研究的新视角和历史空间,继续深化国际学术交流,构建国际友人研究的学科体系与理论框架,推动中外学术合作的发展。

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代表认真研讨,会场气氛轻松热烈,研讨互动频繁。

(自由讨论环节发言)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斯诺不仅是中国革命的见证者,更是中美民间交流的奠基人。纪念斯诺不仅是缅怀历史,更是对当下中美关系的启示:民心相通是最坚实的纽带,合作共赢是最正确的方向。

与会议同时举行的还有纪念斯诺图片展。展览共分为“斯诺生平”、“斯诺与中国领导人”、“不同中文版本的《红星照耀中国》”、“纪念斯诺”、“斯诺研究机构与成果”五个主题,以图片的形式回顾了斯诺伟大的一生及其对中国革命和促进中美人民友谊的贡献。

(与会代表观看图片展)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先后赴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和郑州西亚斯学院进行实地考察。

第20届埃德加·斯诺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中美民间交流与国际友人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与会代表表示,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斯诺研究,拓展国际合作,加强青年交流,推动中美关系朝着更加健康、稳定、积极的方向发展。本次研讨会既是对斯诺精神的致敬,也是对跨文化理解与民间友谊的深化。郑州大学作为主办方,将继续汇聚学术力量,讲好国际友人故事,促进文明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

(大会合影)

 


编辑:胡昆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