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北方多地阴雨连绵,不少网友担忧:地里的玉米、花生都发霉了,那我们未来吃到的粮食会不会有黄曲霉素超标的情况?
将疑问整理好,央视网记者替大家咨询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郭维研究员。
首先,连日阴雨导致玉米、花生等作物霉变是客观存在的,其中花生容易受到黄曲霉的危害,而玉米则主要受到镰刀菌的危害。像网友晒出的在家剥了几天玉米后出现过敏、咳嗽、发烧等症状,也有可能是由镰刀菌引起的,因此免疫力低下的敏感人群需要注意防护。
其次,控制霉变最关键的措施是粮食收获后要及时烘干。普通霉菌2—3天内就可以长起来,一点小的霉菌就可能造成大面积的污染。
以往,农民大多在家门口晾晒玉米,不过面对今年的持续阴雨天气,大家主要用烘干塔将玉米烘干到安全水分标准以下。驻马店市驿城区水屯镇关帝庙村支部的工作人员告诉央视网记者,今年本地村民会直接出售湿玉米,由烘干企业完成收购、烘干一体化。今年,农业农村部为黄淮地区调剂调度履带收割机24.43万台、移动烘干机1986台,山东省公布了2640个粮食烘干点,河南省安排了3000万元救灾资金,用于烘干机械补助和秋粮收获补助。
郭维研究员告诉央视网记者,粮食烘干以后,入仓之前,都会经过严格的真菌毒素污染水平检测,超标的粮食是不被允许进入粮库的。“一般是五点取样,抽样检测粮食里的霉菌到底有没有超标。可以通过测选或者光电分选的一些大型设备把一些霉粒剔除。”
需要注意的是,粮食霉变并不等于毒素超标。粮食入库时不仅会测霉变,还会测真菌毒素的含量。单纯霉变只是让粮食的品质受损,粮食价格降低,但是真菌毒素检测始终是要卡住黄曲霉毒素不能超过20微克每公斤的国家强制标准,饲料用粮和食品用粮都要遵守这一标准。
只有轻度超标,并能在严格监管下确保副产物无害化处理的粮食,才有可能被特批用于乙醇生产;对于黄曲霉毒素严重超标的粮食,几乎不可能被允许用于乙醇生产,只能做销毁处理。
也有网友提出疑问,发霉的粮食被动物食用后变成肉蛋奶再进入人体,应该怎么办?
郭维表示,经过猪、牛、鸡等动物的代谢,毒素还是会进入到我们食用的肉蛋奶中,这是可以明确的。但是我们国家也制定明确的限量标准。粮食要用做饲料的话,会先加脱霉剂,把毒素去掉一部分。“我们的粮食需要经过色选阶段,不一定都用来做饲料,这一阶段也会把粮食的毒素检测含量会急剧地降下来,按照严格的标准来走的话,这个风险链条我们是可以控制的。”
专家表示,离开剂量谈毒性,盲目的“谈霉色变”,其实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国家对稻谷、小麦、大麦、玉米制品、花生制品等质检的各个流程都制定了明确的强制性标准。
(来源:央视网)
编辑:孙露青
二审:李记波
三审:王长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