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1.61亿网民正遭私域直播围猎”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再度将私域直播乱象曝光在公众视野之下。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有网友称,其母亲沉迷私域直播打卡答题,吃直播间买的山药粉致转氨酶飙升,停服后才恢复。这类直播无平台监管,靠链接传播,无回放、难退货,还专挑老年人“精准忽悠”。直播间人员经过严格筛选、专门邀请特定的人群观看:身份得是线下领鸡蛋时销售人员亲自确认过的,只有老年人才能入会员,年轻人不行。
私域直播的“围猎”套路,环环相扣且极具针对性。首先,线下以领鸡蛋、送礼品确认老人身份,仅让老年人入会员;接着,群内用“会员福利”“打卡积分”绑定老人,培养观看习惯;最后,主播以“叔叔阿姨”的称呼拉近距离,用虚假案例、限时促销逼单。
更关键的是,这类直播无平台监管、无回放、难退货,维权取证难如登天,完全是“一锤子买卖”。
为何老年人会成为骗局的“重灾区”?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既有认知局限,更有情感缺失的软肋。认知上,老人不熟悉网络规则,难分正规与私域直播,对“保健品治病”“低价买大牌”缺乏辨别力;情感上,儿女忙于工作少陪伴,主播却每日嘘寒问暖、记挂老人细节,用虚假“情感替代”,一点点消解老人的防备心。
一项数据揭开残酷现实:1.9万家银发经济相关企业涉诉讼,5200余家遭行政处罚。这些数字背后,是老人养老钱被骗、健康受损的悲剧——有人信磁疗手环停降压药致脑出血,有人花十万买“量子仪”实为普通电器。
不法商贩如此做生意,可以说是连蒙带骗,涉嫌违法违规,破坏市场秩序,更损害老年人尊严与权益。令人担忧的是,钱财损失尚可弥补,若老人听信话术停用相应药品,便可能直接威胁生命安全。
显然,破解这场“围猎”,绝不能只靠老人自己擦亮眼睛,必须多方联手、精准发力。监管要直击私域直播的隐蔽性,严查线下引流商家,阻断信息收集源头;要求平台留存直播录像,打通维权取证通道;对违法企业顶格处罚,提高违法成本。
与此同时,应该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提高老年消费者的辨别能力,避免盲目购买和使用相关产品;社会各界也应该多关心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帮助其识别和防范骗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每个人也终将老去,善待老人的程度决定了每个人是否能有尊严地老去。因此,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和保障力度,让他们在安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度过晚年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编辑:韩静
二审:王亚平
三审:王长善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