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郑两地产业合作的热潮,正从一场对接会延伸到更具体的投资考察、技术落地与市场共建之中。
2025年8月28日,“2025河南郑州—深圳产业合作交流对接会”在深圳成功举办。会议聚焦新型材料、珠宝钻石、平台经济、智能传感器与物联网、机器人、康养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旨在推动两地在产业、技术、资本和市场方面的深度合作。
会后,正观新闻记者与四家深圳科技企业进行了深度对话,从他们的视角窥见郑州的产业吸引力、合作空间与未来潜能。
原点智能:从“补链者”到“赋能者”,六个月实现技术跨越
仅用半年时间,广东原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就完成了培育钻石加工领域的关键突破。公司副总经理、财务总监曾晓梅介绍,2024年3月项目启动后,通过与郑州高新区、中国地质大学郑州研究院携手,迅速实现“从实验室到工业生产”的跨越,其全资子公司专攻的激光数控机床加工技术,还填补了国内外培育钻石自动化加工的空白。
“这款设备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填补了国际空白,”曾晓梅表示。传统钻石加工依赖人工研磨,而他们的技术实现了自动化替代。
谈及选择郑州的原因,曾晓梅直言,河南作为超硬材料产业聚集地的资源优势,以及政府高效的服务是关键——不仅帮忙对接了中南钻石、力量钻石等上游厂商,还全程协助落实场地与注册事宜。
对于其他有意北上的深圳企业,她给出了实操性建议:“尽快去,别犹豫;多做实地调研,明确向政府提出产业链需求。”
集思鸣智:瞄准河南2000万老龄人口,脑健康筛查迎来机遇
深圳集思鸣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辛悦介绍了其核心产品——基于眼动追踪的精神分裂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辅助诊断系统。该公司拥有国内最大的高精度眼动数据库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我们期待与郑州企业在中老年群体脑健康筛查与干预上深度合作,”辛悦坦言。她注意到河南老龄人口已突破2000万,郑州正进入老龄化社会,“脑健康领域的服务需求非常紧迫且必要。”
他从深圳经验出发,为郑州发展机器人产业提出了具体建议:“要从消费水平和实际需求出发,重点解决老人吃饭、情感陪护等真实痛点,才能让技术真正落地。”
德誉无线充电:看好郑州智慧城市基建,计划三年内落地5000万产值
凭借一项世界领先的无线充电技术,德誉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看到了郑州产业的广阔应用场景。公司副总经理肖俊介绍,其技术在12厘米距离内可实现93.32%的充电效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他表示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郑州重点发展的多个产业:包括为智能传感器提供无线供电、为工业机器人提供无接触充电,以及为康养设备提供安全充电方案。
肖俊透露了明确的郑州市场规划:“计划三年内在河南实现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他希望获得当地政策支持、示范项目机会和人才引进优惠,并愿意与本地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
中泽信智联:AI赋能电梯保险,打造电梯物联网的“郑州模式”
依托近30项行业专利,中泽信智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在电梯物联网领域占据头部地位。公司总经理木扎提谈到郑州市近期印发的电梯维修新模式“保险+服务”政策,“我们正在积极对接保险公司,希望能助力郑州该模式的推动。”
据他分析,目前全国电梯责任险市场单价较低,郑州17万台电梯仅对应一千多万市场规模。但如果引入科技手段定制综合险产品,“市场价值可能有30-50倍的增长空间,预计每年可达5-8亿元。”
木扎提高度评价本次对接会“务实而高效”,不仅洞察行业趋势,更促成了实质性的资源对接。他期待未来能与郑州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共同打造电梯安全物联网的数字底座,让科技创新真正守护市民的出行安全。
从超硬材料到脑健康筛查,从无线充电到电梯物联网,这些深圳企业不约而同地在郑州看到了产业链互补、政策红利和市场扩容的巨大机会。
政府扮演的“桥梁”角色被多次提及,而企业更看重的,是能否迅速融入本地产业生态,实现技术落地与商业模式创新。
这场对接会只是一个开始。多家企业已明确表示将启动实地考察与试点项目,两地产业协作的新篇章,正从蓝图加速走向现实。
编辑:宋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