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味历史文化,读懂今日中国,坚定文化自信,促进心灵契合”。8月25日,参加“品读郑州”活动的台湾青年代表在新郑这片古老土地上,沿着文化的脉络、循着血脉的联结,走进这座承载着辉煌历史、孕育着美好未来的城市,在黄帝故里叩问根脉,在车马坑触摸过往,在红枣产业园感受创新,于行走间读懂新郑的独特魅力。
走进黄帝故里园区,庄严的氛围瞬间让人心生敬畏。台湾青年代表们缓步穿过寻根门,脚下的石砖仿佛在诉说着五千年的文明故事;驻足同心广场,“同心”二字恰如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见证;在故里祠与轩辕殿前,大家认真聆听黄帝创世兴业的传奇,感受着博大精深的黄帝文化与源远流长的姓氏文化。人文始祖黄帝像前,他们心怀虔诚、恭敬祭拜,深深鞠躬的瞬间,是炎黄子孙对始祖的追思,更是两岸青年对“同根同祖同源”的认同。“第一次站在这里,才真正明白‘炎黄子孙’四个字的重量,原来我们的根,一直紧紧连在一起。”一位台湾青年的感慨,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离开黄帝故里园区,台湾青年代表们走进郑国车马坑遗址博物馆,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千年之前的时光之门。当沉睡千年的古代车马遗迹完整呈现在眼前,斑驳的青铜构件、清晰的车辙印记,无声诉说着新郑作为古都的辉煌过往。大家围在展台前,聆听讲解员讲述遗迹背后的历史,不时轻声交流,指尖轻轻拂过展柜玻璃,仿佛能触摸到千年前先民的智慧与汗水。这份来自历史深处的震撼,让台湾青年代表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也让两岸同根同源的记忆愈发清晰深刻。
行程的最后一站,台湾青年代表们来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从厚重历史迈入充满活力的现代产业场景。在红枣博物馆里,从红枣的千年种植史到传统养生文化,从古代文献中的红枣记载到现代文创产品,从“把一颗红枣做到了一厘米宽、一公里深”的精神追求到“用一颗小枣弹奏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强音,图文、实物与多媒体互动交织,生动展现了一颗小小红枣里的中原风情、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走进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一颗颗饱满的红枣经过清洗、加工、包装,变身成为营养丰富的健康食品,台湾青年们不时举起手机记录,好奇地向工作人员询问生产细节,“没想到一颗红枣能做出这么大的产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既守住了传统味道,又充满了创新活力,更增进了民族团结!”
从寻根拜祖的精神共鸣,到触摸历史的文化震撼,再到感受产业创新的活力启迪,这场“品读郑州”新郑之行,不仅让台湾青年代表们深度领略了郑州的历史厚度与发展热度,更在交流中拉近了两岸青年的距离。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这份跨越海峡的情谊,终将在一次次“品读”与“共鸣”中,愈发深厚绵长,共同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崭新篇章。
统筹:王绍禹
编辑:蔡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