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打造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优势,为我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8月23日,记者从省政府办公厅获悉,我省印发《河南省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7年,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能级明显提升,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左右,新增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经营主体2000家。

到2027年现代物流业规模突破9000亿元

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务服务是支撑型服务业发展的三大重点。《行动计划》提出,要推进支撑型服务业提质升级,夯实产业基础。

构建高效能现代物流体系。提速提质建设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重大基础设施,积极争创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和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加快拓展高铁物流线路,接续实施内河航运“11246”工程,不断优化运输结构、完善多式联运体系。深化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省级枢纽经济先行区。到2027年,现代物流业规模突破9000亿元,新增1—2个国家物流枢纽、1—2个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铁路、水路货运周转量较2024年分别增长5.7%、10%左右,3A级以上物流企业超过400家,社会物流总费用与生产总值的比率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

扩大高适配生产性金融服务领域。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加快品种工具创新,支持中原股权交易中心积极争取开展私募基金份额转让试点。高效运转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到2027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和新增贷款分别达到1.4万亿元、7000亿元,科技、绿色、普惠小微贷款增速持续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壮大高能级现代商务服务业。深化“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实施“千企百展”拓市场行动。加强会计服务行业人才培养,培育一批高水平法律、会计、审计、决策和市场等咨询服务骨干企业。到2027年,规模以上商务服务业营收突破2100亿元,打造5个左右全国知名会展品牌,选树培育5家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综合性律所和一批品牌专精型律所。

打造一批电子商务平台和直播电商基地

工业设计、质量技术服务、电商服务等功能型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支撑。《行动计划》提出,要促进功能型服务业融合集聚,延伸产业链群。

完善全周期工业设计体系。加快实施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推动设计嵌入企业产品研发、生产、营销全周期,加快建设一批标志性工业设计平台(园区、基地)。到2027年,工业设计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走在全国前列,建成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5家左右、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50家以上。

发展全方位质量技术服务。加快建设郑州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积极申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河南)。到2027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000亿元,重点产业链省级以上检验检测机构服务全覆盖。

深化全链条电商产业服务。打造一批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和直播电商基地,构建多业态集聚、进出口并重、线上线下融合的产业电商服务新格局。支持企业布局建设海外仓,高水平举办郑州跨境电商大会。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到2027年,网上零售额达到6000亿元,高水平建设8个左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到2027年培育10个左右数据产业集聚区

科技研发、信息服务、数据资源服务等赋能型服务业所形成的新业态持续涌现、创新能力突出,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行动计划》明确,要推动赋能型服务业创新突破,提升产业价值。

强化高水平科技研发能力。加快建设龙门实验室、中原食品实验室等省级实验室,争取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布局我省,支持企业争创(重组入列)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及分中心,构建省、市、县三级技术转移服务网络。建强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争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到2027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5%以上,全省重点产业创新联合体全覆盖。

提升高增值信息技术服务水平。实施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提升工程,争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促进郑州鲲鹏软件小镇、郑州金水科教园区等产业载体扩容提质。到2027年,5G应用项目争取达到7500个,软件业务收入达到1200亿元。

激活高价值数据资源。建设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布局建设一批数据产业集聚区。支持企业探索市场化、场景化数据授权使用、分享收益新模式,做强郑州数据交易中心。到2027年,数字经济规模突破2.6万亿元,培育10个左右数据产业集聚区,郑州数据交易中心累计交易额突破100亿元。

五项重点工程落实行动计划

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已经定下,如何实现?《行动计划》提出五项具体工程,并明确了发展目标。

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支持争创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等,对首次入围企业按照规定给予支持。到2027年,力争新增入围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企业1—2家。

平台载体支撑工程。完善现代服务业开发区体制机制,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向开发区集聚。到2027年,基本形成6个百亿级规模、辨识度高、影响力强的现代服务业开发区。

产业融合发展工程。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行动,推动制造业企业向“产品+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促进服务企业向制造环节拓展。到2027年,培育20个左右“两业”融合发展区,新增50个左右省级以上“两业”融合试点。

品牌质量提升工程。持续实施服务业新供给培育工程、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等。到2027年,新培育50个以上国家级和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加快形成生产性服务品牌矩阵。

人才招引培育工程。持续开展招才引智行动,结合产业发展需求优化院校学科专业,选聘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具有研发能力的事业单位科技人才到省内企业担任“科技副总”。推出一批现代服务业紧缺急需的职业培训项目,对参加培训并符合条件人员按照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到2027年,选聘“科技副总”3000名以上。

(正观新闻记者 袁帅)


编辑:胡昆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