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高四着力” 奋力当标杆做示范
创新策源·创新驱动·创新转化——走进城市智库 系列报道
郑州中科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
关键“芯”赋能产业新未来
“既能通过高清成像实现实时视频分析,又能借助红外测温精准捕捉设备异常,这两款产品已在能源、交通、城市治理等多个领域的项目中成功落地。”今年6月,郑州中科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自主研发的AI边缘计算一体机和微型挂轨式巡检机器人,凭借领先技术斩获河南省人工智能创新产品称号。
研究院研制的集成电路芯片
此次入选不仅彰显研究院在人工智能自研产品领域的硬核实力,更印证其以自研芯片为核心驱动力的发展路径。“我们正深化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推动更多智能化解决方案走向市场,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郑州中科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院长助理、产业化处长赵俊超介绍。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力量,该院在数智系统应用领域持续突破,以国产替代为牵引,多款“硬核”芯片已进入产品化关键阶段,技术指标跻身行业前列。
与此同时,研究院还获批牵头组建河南省半导体行业协会和河南省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整合区域上下游资源,全力打造河南高端芯片创新研发与产业化集群高地,为国产替代战略落地筑牢根基。
科研布局补全产业链闭环
2019年,该研究院作为链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新型研发机构,成为重点引进对象之一,着力培育郑州科技创新新动能。
自2020年3月落地郑州以来,研究院立足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需求,立足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创新工作,初步形成“一院、三平台、九中心”的创新布局,打造贯通产学研用的科研实体。
在郑州中科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先进封装中试基地,工作人员开展芯片封装生产,点胶、贴片、回流焊接等工艺一气呵成,这些经过先进封装的芯片在通信、传感器、物联网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023年,研究院依托多年积累和平台资源,建设了郑州首条面向金属、陶瓷的高品质先进封装(微组装)中试基地,打造先进模组(SIP)试制和小规模生产,拓展区域芯片封装业务,形成芯片设计、封装、试验等闭环,配合河南电子信息产业升级,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保障。
“这条产线已投入运营,以智能传感器和通信组件产品为主,同时还能兼容SIP封装,主要为面向通信、物联网应用的多芯片模块提供2.5D、3D封装。”赵俊超介绍,中试基地组建一支专业性强的研发生产团队,并积极与省内外企业对接交流,为区域产业发展补足生产一环,成为助推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力量。
自此,研究院成功打造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先进封装产业生态链条,依托资源整合能力和平台号召力,研究院孵化引进企业22家,形成了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的态势,有力支撑本地产业链发展。
创新研发激活产业新动能
平台巡视指令一下达,系统就自动分派任务,多个无人机飞向指定的点位,在线监测系统开始收集并分析数据,高效完成风机巡检作业,确保生产安全……
研究院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技术创新更是解决了行业痛点,为风力发电的智能化发展保驾护航。
“传统风机叶片巡检用望远镜、吊篮,效率低还得停机,损失不小。” 该研究院数字赋能研发中心主任梁志军介绍,该院研发的“无人机巡飞+AI智能分析”进行叶片巡检,既能保障人员安全,又让数据更精准、生产更高效。
“机舱式测风激光雷达是安装在风力发电机组机舱顶端的激光遥感测风装置,实现对风机叶轮前方50米~400米风矢量场的精确测量并记录信息数据。”梁志军介绍,相当于给风电的机组加装智慧“眼睛”,提前感知来流中实时变化的多维度信息,并提供给风机控制单元,为发电机组功率优化、降载控制、功率曲线校准提供精确信息,达到优化载荷、提高发电量的目的。
“可以增加3%~5%的发电量,降载10%的载荷,目前已经产业化,在河南、河北、山西等多个省份应用。”梁志军表示,经过四五年的积累,该中心目前在智慧场站、新能源领域自主研发了机舱式激光雷达、塔筒沉降、声纹监测设备等核心产品,积累知识产权二三十项。
优化教学培养专业急需人才
“集成电路人才短缺问题依然严峻。”中科华积电(郑州)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时鹏飞介绍,研究院成立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公共服务平台,主要解决芯片企业的用人需求,自2023年至今,平台已经累计培养将近1000人。
网络工程专业大四学生杨兴勃在这里学习了3个多月。“学校教学偏基础理论,这里项目理论讲完,学生现场敲代码将项目运行起来,培养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杨兴勃说。
“主要目的是让学员顺利就业。”该公司FPGA工程师培训讲师吴蛟龙负责FPGA芯片设计课程,他介绍,“我们整个培训周期是4个月,让学生掌握岗位所需的技能,并给学生配套4~5个企业级的实战项目,学习完成后能达到行业两年工作经验的水平。”
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研究院还积极与高校搭建合作桥梁。今年5月,与郑州轻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毕业生就业、人才培养达成合作共识;上半年与郑州科技学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挂牌共建大学生实践育人基地,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不仅如此,研究院还充分发挥行业资源整合优势,依托牵头成立的河南省半导体行业协会和集成电路产业联盟,深度参与地方产业布局与重点项目建设,并探索“一园一基金”可持续发展模式。
目前,研究院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科系”原创成果,孵化出中科芯征途、中科深创、中科嵩岳、中科空网、中科华积电等科技型企业,业务涵盖半导体、物联网、北斗安全等新兴产业,初步构建起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区域产业生态圈。未来,研究院将进一步发挥产业创新生态平台作用,为智能传感器和半导体产业立足河南、走向全国提供全链条服务,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更多“芯”力量。
记者 刘盼盼 文 周甬 图
编辑:胡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