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郑州】——见山见水见城郭系列报道 第四篇章:郑之地
大隗镇:千年风华今犹在
“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庄子》最早记录下“大隗”这个名字。大隗者,上古之神人也。传说中,黄帝曾来具茨山向大隗问道。大隗所居之地,后来也被称为大隗山,山下有镇,即大隗镇。
大隗镇位于新密市东南部,黄帝在此留下足迹,新密之名亦源于此。从密国到密县再到大隗镇,历历古迹讲述着这里的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也记录着这座千年古镇从古至今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从密国到密县
大隗镇的历史可追溯到黄帝时期,这里是黄帝古国的中心区域。传说中,黄帝来此拜访过大隗真人,还曾在此为广成子修筑广成城,也称黄帝城,至今镇上仍留有不少黄帝传说和黄帝遗迹。
西周时期,密国是一个诸侯国,以境内密山为国名,今大隗镇就是古密国都城,这也是新密之“密”的由来。今天大隗镇内仍有密国故城遗址,遗址内发现多处商周文化遗存。至今残存的部分密国古城墙,历经数千年沧桑,斑驳的砖块依然讲述着当年的诸侯风云。
当历史来到诸侯争霸的春秋时代,密国被东迁的郑国所灭,自此消失在历史的风烟中。郑国在密国都城原址上建立了一个新城,为区别于旧密国,故名“新密邑”,而这也是“新密”的最早由来。新密邑是郑国西部的军事要地,据《左传》记载,僖公六年,诸侯伐郑,曾围攻新密邑。至战国时期,韩国灭郑国后,仍沿置新密邑。
秦灭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在今新密地区置密县,汉袭秦制仍置密县,此后朝代也都沿置密县。从秦始置密县,一直到隋朝,密县县治一直在今大隗镇,今天仍保存有秦汉密县的城垣。
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密县县城出现战事,加上洧水暴涨袭城,县令率人西逃至古法桥堡城(今新密老县城),居城严守,密县县治也被迫搬迁至此,今大隗镇区域自此结束了其作为密县县治的近千年历史。密县县城西迁后,原县城由城变镇,并因黄帝问道大隗之事,得名大隗镇。隋末至今的1000多年里,大隗镇未再更名。
今天的大隗镇,全镇总面积58.8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6.1万口人。
从隗山到洧水
大隗镇南依大隗山(具茨山),地处洧水、杨河交汇处的高台地上。《水经注》中载“洧水又东,迳密县故城南”。清《密县志》载:“(洧水)又东南,杨河水西北来注之。”大隗镇三面环水,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古密国选此处为都城,正是看中这里水源丰富、土地肥沃,同时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大隗山下,洧水河畔,好山好水好地方,孕育出这片土地上的灿烂文化和千年繁华。
这里文化丰富。大隗山从黄帝传说中走来,悠悠古道刻下黄帝足迹;洧水从《诗经》中走来,2000多年前的青年男女在河畔吟唱“子惠思我,褰裳涉洧”,伴着洧水清波声声传诵至今。梁祝的故事也在这里流传——梁祝墓、梁祝读书垌、栏桥,依然向人们诉说着这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还有大铜乐、狮子舞、龙灯舞、鹬蚌舞等非遗文化,每逢传统节日和庙会,一场场精彩演艺绽放出这里民间文艺之繁盛。
这里人杰地灵。从上古时期的大隗真人,到宋代隐居于此的名医洪山真人,“大隗”之名注定了这里多隐者高士。洪山真人本名顾山,本为进士,后辞官隐居密县洪山(今大隗镇陈庄村),故称洪山真人。他人品高洁,悬壶济世,备受百姓尊敬,去世后百姓建洪山庙祭祀,并形成洪山真人信仰,后来影响至整个中原地区。
在大隗镇,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西汉末年的密县县令卓茂。当时密县县治设在大隗镇,卓茂到任后,一心为民,兴利除弊,大胆改革,废除诸多不合理法令制度,制定新的法令制度。数年后,密县教化大行,出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奇迹。卓茂去世后,百姓为其修建卓茂祠,并置卓茂衣冠冢,后世县令到密县任职,都要先到卓茂祠拜谒。明末顾炎武曾来此凭吊卓茂祠,并写下诗句“至今传俎豆,长接大隗春”。
从物产到商贸
从古至今,造纸都是大隗镇最重要的产业,这里素有“中国造纸第一镇”之称。大隗镇纸坊村的“蔡仙庙”里,供奉的便是造纸鼻祖蔡伦。
相传在东汉初年,有侯姓密县人从蔡伦处学得手工造纸技艺,并把该技艺带回了家乡,手工造纸自此在大隗镇洧水两岸兴盛起来。宋金时期,大隗镇已是远近闻名的造纸中心,后来在鼎盛时期,这里有手工造纸作坊2000多处。近代以来,大隗镇造纸业依然兴盛,产品销往全国各地。1914年,大隗麻纸在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展出。
改革开放以后,大隗造纸业迎来更加迅速发展,造纸企业一度发展到300多家,并于1994年被中国造纸协会命名为“中国造纸第一镇”。2007年,大隗镇造纸产业集群被河南省确定为重点产业集群。近年,大隗镇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并推动造纸业绿色转型。
今天在大隗镇,手工造纸已不多见,只有极少作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工艺。2009年,大隗手工造纸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产丰富,也带来商贸的繁盛。大隗镇曾为国都和县城,商业兴起较早,自古就是新密东部重要的商业集镇,集中了各行各业大量商户。根据清末到民国的相关历史资料,当时大隗镇商业呈现出“七多一广”特点,即集市多、古会多、名优特产多、传统小吃多、商业店铺多、小商小贩多、交易客商多、入会商品多,商贸辐射面积广。大隗商税曾占全县总商税57%。
当然,不得不提的还有美食。大隗牛肉闻名全国,其肉香醇厚、肉色鲜亮,被称为“新密第一名吃”;大隗荷叶饼香甜可口,油而不腻、稀而不淌,是点心中的佳品;黄湾寨甲鱼宴以中华鳖为主料,做法多样,营养味美,曾在中国郑州水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风味水产品”金奖。
2024年1月,大隗镇被评为第一批河南省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千秋文脉绵延,千古魅力不减,千年风华永恒。“古”是大隗镇的底色,而今正在以“新”出彩,特色农业、工业园区、和美乡村……这座千年古镇正焕发着新的生机和光彩。
记者 王治 李宇航 通讯员 杨建敏 文/图
编辑:宋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