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两点多,气温已经接近36摄氏度。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的“村超”足球场再次沸腾起来。嘹亮的歌声、热烈的呐喊、人群中挥舞的“村超”球衣,构成了一幅充满烟火气与希望的夏日图景。

暂停一个多月后,曾因洪灾一度沉寂的“村超”足球赛事,于7月26日感恩重启,吸引数万名观众现场观赛。这一次,热血与感恩并行,呐喊声背后,是一座山城在风雨后的顽强与坚韧。

烈日和热浪并未阻挡人们对“村超”的热情。身着民族盛装的群众、周边的观众早已在球场外排起长龙。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与本地村民齐聚“村超”现场,共赴这场久违的“绿茵之约”。

“在这次村超重启以前,球队出勤率80%以上的集体训练可能只有一两次,因为之前大家都在抢险救灾。即使这样,球员们的训练热情还是很高涨,经常不是我催着他们训练,而是他们催着我带他们训练。”榕江一中体育教师赖洪静说,他带的两支队伍是党相村队和东门村队,是以高中生和大学生为主的队伍。“我们训练都是在工业园区那边,那是榕江当时唯一能训练的地方,经常是晚上有上百人轮流等着用场地训练。”

重启的不只是赛事,还有无数普通人的生活与梦想。“看到‘村超’今天又恢复了往日的人山人海,我的心情太激动了。”刘勤兰说。这位来自榕江县兴华水族乡高排村的“95后”苗族姑娘现在是一名自媒体人,也是非遗创新的青年创业者。“村超”火爆之后,她通过学习自媒体运营,销售具有时尚设计感的苗族蜡染等手工艺品,持续带动了近百位绣娘、染娘在家门口增收。

“在洪峰过境之后,很多人通过我的账号找到我,希望给榕江捐款,很多都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让我非常感动。在‘村超’重启的消息发布以后,也有很多人在账号留言,要在这个周末看‘村超’的时候来我的店里选购蜡染。今天我们店里的人流量太火爆了。我现在的一个目标是要学好英语,在2028年举办‘村超’世界杯的时候,向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我们的非遗之美。”刘勤兰说。

一个月前,包括“村超”足球场在内的大部分榕江县城还浸泡在深达数米的洪水之中。经过社会各界救援力量的接续奋战,如今县城恢复往日光彩,市民有序回归生产生活。重启赛事、铭记恩情、满怀希望……榕江重新出发。

出圈于2023年的“村超”,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内,从一项草根足球赛事,发展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助力仅有38.5万人口的榕江在2023年吸引游客超760万人次,2024年超940万人次。

“榕江人的感恩之情,正是建立在‘村超’不断强化塑造的基础之上。”“村超”组委会成员、率领本校学生参与表演的榕江县车民小学校长杨亚江说,“村超”的火爆出圈和持续红火,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长久关心和帮助,榕江人一直以来真心诚意的待客之道,就是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

如今,“村超”足球场年均上演包括美食友谊赛在内的比赛超1000场,吸引全国人民前来进行足球和文化交流,共建共享“村超”流量,助力“村超”成为促进民族团结与民族融合的大舞台。

从球场草皮的捐赠,到球场灯光的修复,再到球场走廊的重建……站在全新的赛场,该县61岁的场坝社区居民、“村超”啦啦队队员杨明刚说:“榕江能够在这么快时间内恢复生产生活,‘村超’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整装重启,都是全国人民关心帮助、团结拼搏的结果!”

“村超”重启,是一场民间体育赛事的回归,更标志着这座山城追求美好生活不屈的韧性和不灭的希望。重新出发的榕江,将继续乘着“村超”的翅膀,奔向更加崭新的明天。

(来源 新华社 记者 倪远诗 罗羽)


统筹:王绍禹
编辑:蔡胜文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