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务专家聚郑 共商“高效办成一件事”
——第十九届全国政务服务工作交流研讨会在郑州召开
7月25日,一场关于政务服务的“头脑风暴”大会席卷天地之中——第十九届全国政务服务工作交流研讨会上,近180名来自全国各地政务服务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相关管理部门负责人荟萃一堂,共绘政务服务新图景。
作为政务服务领域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会议,第十九届全国政务服务工作交流研讨会以“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为主题,设开幕式、主旨发言、专题研讨、现场观摩、闭幕式等环节,旨在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常态化推进机制,赋能高质量发展,交流推广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数据共享及产业服务链建设等领域改革经验。
主旨发言中,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郁建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执行主任孟庆国等专家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健全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强化政务数据共享,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数字政府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助力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助推政务服务发展等重点领域分享真知灼见。
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郁建兴认为,“高效办成一件事”能撬动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政府运行各领域及相关职能体系,代表全球公共治理范式创新前沿,是构建中国公共管理制度知识体系的重要试点和内容。他还指出,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增长将带来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及政府运行体系重构,政务服务未来可能从“民呼我应”走向“主动治理”模式,实现主动感知、过程自动、结果送达,营造智能的政务及公共服务新未来。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李宝荣强调了“高效办成一件事”对于提升国家和政府治理水平、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他提出要深入研究行政体制改革与“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关系,进一步明晰各级政府之间以及各部门之间的事权划分、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以及运行机制,更好匹配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各项需求;要深入研究治理效能与“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关系,实现工作效率、管理效益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要加强对“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经验的案例研究,总结共性经验推广,关注均衡可及问题,提供实用案例示范,以更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见效。
近年来,河南省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带动政府治理能力整体提升。目前“高效办成一件事”上线34项,累积服务群众办事4.3亿件次,办事环节等综合压减率达到了81.5%,新生儿出生等五项做法入选全国优秀典型案例。
孟庆国对河南在政务数据治理、推进政务数据共享方面做得非常不错,基于政务服务整合共享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也走在全国前列,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方面的探索也是领先,期待河南能做出更好的探索。”孟庆国说。
2024年郑州GDP达1.45万亿,增长率为5.7%,在同类城市中表现出强劲增长态势。郁建兴认为这一成绩的取得与政务服务能力水平提升和营商环境改善有正向关系。
自2020年初,郑州以“一件事”为牵引,在全省率先启动“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政务服务改革。经过六年的深耕细作,成效显著。郑州强化顶层设计,依托城市大脑基础底座,构建起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便民应用为一体的“四端协同”(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网、“郑好办”APP、自助终端)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市、县、乡、村四级3.3万余项事项受理、办理和电子监察全覆盖。
同时,依托国家、省、市三级共享交换平台,对接国家、省级系统25个,打通市级系统76个,实现了线上线下业务无缝融合与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高效协同,让数据有序流通,服务空间无限延伸,“线上一网”“线下一门”深度融合,为“高效办成一件事”奠定了坚实根基,不断刷新着郑州政务服务速度与温度的纪录。
如今,50个市级部门单位、2665项进驻事项,郑州市政务服务中心与15个区县级政务服务中心、193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3998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共同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域、贯通四级的“政务服务网”。郑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不仅实现了政务服务窗口的“物理集中”,更实现了政务服务能力提升的“化学融合”。
会议还围绕“深化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改革”“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提升行政效能和水平”“强化政务数据共享,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打造产业服务链,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四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宣布下届大会将在江苏省举办。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奋进征程中,郑州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政务服务新图景注入更加澎湃的“中原力量”。
记者 杨丽萍
编辑:宋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