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气温逐渐升高,有些城市陆续开启了“火炉模式”“桑拿模式”,部分地区气温甚至超过40℃。为平安度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尤为重要。怎样做好高温防护?中暑如何急救?夏季防暑可以怎么吃?一起来看——
1. 穿着透气轻便的衣物。根据温度变化,为孩子合理增减衣物,最好让孩子穿质地轻薄、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尽量不让孩子穿化纤类衣物。
2. 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提醒孩子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如果必须外出,选择阴凉处行走,并做好防晒工作,及时补充水分。
3. 保证水分充足。鼓励孩子主动、多次、适量饮水,适当补充含有电解质的饮品。
4. 减少剧烈运动。高温天气下,应减少剧烈运动,以免出现不良情况。
5. 保证充足睡眠。督促孩子规律作息,保证足够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体能。
6. 科学合理饮食。夏日饮食应多样化,避免生冷油腻食物,多吃瓜果蔬菜,合理补充蛋白质,如鱼类、瘦肉、蛋类、奶制品和豆制品。
7. 注意空调温度不宜过低,以免温差过大导致身体不适。同时,请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8. 警惕车内炙烤, 家长切勿粗心大意或抱有侥幸心理,将其单独滞留车内。
中暑一般分为三类,症状表现各有不同,中暑按照症状轻重程度,一般分为三类: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1. 先兆中暑。表现为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8℃。
应对方法:需赶快离开高温环境,寻找阴凉通风处休息;少量多次补充含有盐分的清凉饮料,迅速降温。
2. 轻症中暑。除先兆中暑症状外,还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体温多超过38℃。
应对方法:应减少患者衣物,用水淋湿皮肤,利用风扇等工具加速周围空气流通,可适当补充含盐饮料。
3. 重症中暑。大多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昏迷,常见症状为意识障碍、肌肉抽搐、惊厥等,体温超过40℃。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都属于重症中暑,其中热射病最为严重,致死率高。
应对方法:发病后3小时为抢救的“黄金3小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就医,等待的同时采取现场救治。在阴凉通风处,让患者平躺,双脚垫高;减少衣物,在头部、腋下及腹股沟等大血管区覆盖湿毛巾;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热痉挛或热衰竭患者可小口补充水分或电解质饮料。
苦菊、苦瓜具有促进食欲、解暑的作用,且钙、镁含量较高。
小白菜、油菜、豆角、菠菜则有助于快速补充电解质
桃、西瓜、鲜枣、香蕉等,钾含量较高,能够补充人体随汗液流失的矿物质元素。
猕猴桃、鲜枣可以补充人体随汗液和尿液排出的水溶性维生素。
西瓜可以补充水分。
蔬菜和水果中的矿物质成分进入身体后,会成为人体内电解质的组成成分,帮助人体维持正常的酸碱平衡。
此外,大量出汗容易使人体流失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因此要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每天吃一个鸡蛋,喝一袋牛奶,多吃鱼、虾、瘦肉、大豆及豆制品,可以有效预防汗后出现低钙血症,对预防中暑和热射病有积极作用。
(来源:综合自央视一套、中国天气网、中国应急管理报社、学校安全教育平台)
编辑:宋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