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严肃的社区公约遇上童真的画笔,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近日,在二七区建中街街道铁英社区活动中心,一群“小画家”正俯身创作,用彩色画笔将新制定的《居民公约》“翻译”成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绘画。这份独特的绘本版公约,让原本贴在墙上的硬条文,变得更加亲切、生动、好记。

为提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能力,凝聚社区共识,铁英社区此前组织居民代表,经过多轮民主协商与意见征询,共同拟定了一份涵盖邻里和睦、环境爱护、文明行为、公共秩序等核心内容的《居民公约》,凝聚着居民对美好家园的共同期盼。

这份公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诞生”方式:社区创新性地邀请辖区内的孩子们担任“公约绘画师”。在老师家长引导下,孩子们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用稚嫩的画笔诠释公约内涵:“垃圾不落地”变成了分类清晰的卡通垃圾桶,“邻里互助”化作手拉手的可爱小人,“轻声慢行”则用俏皮的卡通形象来提醒……原本严谨的文字条款,瞬间转化为生动易懂、富有感染力的图画语言。

“我画了大家帮忙打扫楼道!这样大家看到画,就知道要一起爱护我们的楼道了!”参与绘制的小李同学兴奋地展示自己的作品。现场观看的居民王女士赞不绝口:“让孩子来画,我们大人看着既亲切又容易记住,公约不再是冷冰冰的条文,真正走进了大家心里。”

这份由居民共商、孩童执笔绘制的特殊公约,是铁英社区创新基层治理的一次生动实践。它不仅是一份行为规范指南,更成为一堂面向全体居民的浸润式文明公开课。童真的笔触让公约从墙上“走”下来,融入居民的日常视线,也更容易激发情感认同和自觉遵守。

记者 朱翔宇 通讯员 史文立 文/图


统筹:张改华
编辑:康迪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