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洼积水的上学路变身平整坦途,杂草丛生的荒地化作生机勃勃的试验田……这些令人欣喜的变化,在二七区金水源街道郭家咀社区不断上演。今年以来,郭家咀社区依托党建引领“网格+居民议事”机制,将一个个民生问题逐个解决,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更具实效,该机制也成为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的“金钥匙”,开启了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篇章。

二七区鑫苑小学周边的蜕变,是“网格+居民议事”机制发挥效能的生动缩影。

学校东门南侧曾是一片坑洼之地,雨天积水泥泞,给家长和学生带来不便。李文涛是学生家长,也是社区微网格长。今年2月,他通过网格化管理体系,将这一问题上报。社区网格长收到反馈后,第一时间启动实地勘察。与此同时,积极联动学校、家委会,共同商议解决办法。为制定出最合理的提升改造方案,一场“家校社联盟议事”会议应运而生。会议上,各方代表畅所欲言,从道路的规划设计到施工材料的选择,从工期安排到安全保障措施,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讨论。经过充分的交流与协商,一套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确定下来。这条“烦心路”很快完成了硬化,改善了师生和家长的出行条件。

道路旁边杂草丛生的土堆,也引起关注。社区党委书记陈建勇介绍,考虑到周边小区不少居民喜爱种植,社区便通过议事机制提议将土堆改为试验田,由学生家长认领。消息一经公布,大家踊跃认领。 

如今,3亩多的试验田里,玉米、茄子、西红柿等作物长势喜人。此外,社区还计划将北边荒地改造成试验田,预计9月完工。对于试验田后续的管理问题,社区再次发挥“家校社联盟议事”作用,明确各方分工:试验田由学生家长认领维护,草坪由鑫苑物业管理,蔷薇由学校家委会和社区志愿者共同打理。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区环境的共同维护,让社区变得更加美丽宜居。

保通路的整治工程,同样是“网格+居民议事”机制高效运行的有力证明。毗邻亚新美好书苑和鑫苑名城3号院的道路,存在路面破损、积水等问题。社区网格长运用“嘴勤多问、手勤多做、腿勤多跑、脑勤多思、眼勤多察”的“五必勤”工作法,通过网格体系广泛收集民意。社区牵头召开“圆桌议事会”,组织物业、居民代表、党员代表共同协商解决办法。经过反复探讨,最终确定了“居民捐资+慈善配捐”的模式。大家纷纷慷慨解囊,共筹集到7万多元资金。资金到位后,施工队迅速进场,问题得到解决。

从“小咀说事议事平台”到“圆桌议事会”,从“家校社联盟议事”到“居民代表大会”,郭家咀社区将“网格+居民议事”机制持续深化。数据显示,该机制推行以来,已推动广场硬化、篮球场加装等多项民生工程落地,累计解决网格化平台案件、化解矛盾纠纷近70件。通过畅通参与渠道,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真正实现了“社区治理大家议、社区事务大家定、决策成效大家评”,以民主协商凝聚基层治理合力,绘就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最大“同心圆”。

记者 刘伟平 景静



编辑:胡昆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