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是张局,现在做抖音。”

据媒体报道,河北衡水枣强县民政局原副局长张某因犯罪落马,却用前公务员身份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多条视频,引发网友关注。有网友质疑他用前公务员身份博眼球薅流量。对此,枣强县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将向上级汇报此事。

公开信息显示,张某曾因故意伪造国家机关印章、非法制作国家机关证件,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和信誉,其行为已构成伪造国家机关证件、印章罪,于2019年12月27日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图源 当事人社交平台账号

如今,他做短视频账号本质上并不违法。但问题是,他还能不能用原公务员的身份继续行事?

答案是不能。细看张某发布的视频,每一条都写着“曾经是张局”几个大字,内容则多是街头跳跃的无厘头镜头,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这样刻意突显,无法洗脱对其想要拿原身份来博眼球、起号引流的嫌疑。

公务员队伍代表着政府形象,有着严格的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要求。即便离职,也依然会受到关注。如此随意炒作,与大众对公职人员的正面认知不符,长此以往,可能损害公务员队伍在民众心中的形象。公权力不是“过期不作废”的牟利头衔,监管应延伸到职务行为之外。

不能让落马经历、犯罪经历成为流量“资本”。对于类似内容,短视频平台当然应当明确态度,可依据自身规则对账号进行限流、下架甚至封号等处理。同时,加强对特殊身份账号的审核和监测,避免类似利用敏感身份博流量的情况出现。

犯罪本身是对公共利益的伤害,需要严肃看待。从事短视频行业,更应当充分考虑公众观感,选择合适的姿态重回社会。

前不久,一女子出狱后直播被封号。这不仅是平台的作为,也体现了朴素的公众态度:人们希望有过犯罪经历的人,能够以一种诚恳面貌重回公众视野,而不是以炫耀性姿态高调登场,走牟利捷径,背离司法惩戒的初衷。

“黑历史”起号的歪风该刹刹了。别让一段晦暗的过往,成为二次利用、反复咀嚼的再度沉沦。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编辑:任思凝
二审:王亚平
三审:王长善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