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百年二七塔遇见千年非遗技艺,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即将开启。7月1日,郑州社区大学“四不像”手工坊在二七塔畔正式揭牌,104项非遗技艺齐聚一堂,以“匠心向党”的方式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献礼。这场跨越百年的文化对话,让千年非遗技艺在红色地标旁焕发新生。
展厅内,泥塑展台前围满了市民。二七塔微缩模型与工人形象相映成趣,塔身纹路清晰可见,人物眼神坚毅有力。“这是用黄河泥调了糯米浆做的,能保存百年。”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把红色故事融进传统泥塑,老手艺才有新生命力。”
竹编区的展架上,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竹编作品令人称奇。竹编灯罩、箩筐、帽子、扇子,在柔和的光影下透着竹子特有的光泽,让人爱不释手。竹编艺人代表表示,“能让老手艺为红色文化代言,我们也倍感荣幸!”
省内外“百位非遗传承人影像展”专题照片墙也格外引人瞩目。照片墙以纪实影像定格活字印刷术、剪纸、陶瓷、刺绣等104项非遗技艺传承人的匠心瞬间。
据了解,非遗展厅以“中国非遗看郑州,郑州非遗看二七”为定位,将地域文化特质与现代商业场景深度融合,开创“党建+文旅+非遗”的创新模式,立足二七区特色非遗资源,打造“红色非遗”文化名片。通过主题展览、技艺评选、沉浸互动等多元形式,焕活非遗技艺的时代魅力。
正如德化街街道负责人所说:“当百年二七塔遇见千年非遗,这里不仅是104项非遗的展示窗口,更是郑州向世界递出的‘文化名片’——以地标为媒,以传承为魂,让中原文化在创新性发展中焕发时代光彩。”
记者 刘伟平 朱翔宇 通讯员 虎欣 文/图
统筹:张改华
编辑:王洋